第5章 1965-1977
书名:人教社大事记作者名:醉里挑灯看剑本章字数:2699更新时间:2022-05-29 17:46:45
1965年
1月,教育部、高等教育部决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分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分别由教育部和高等教育部主管。
4月,全日制十二年制中小学教材完成全部修改工作。原计划当年秋季供应,后遵照中共中央宣传部领导同志指示,人教社又将修改本发给各地征求意见。各地师生普遍认为,修改本精简的方向对头,思想性加强了,联系工农业生产实际方面有了较大的改进,贯彻了“少而精”的原则,减轻了学生负担。
8月,人教社对修改本再次作了修订,原计划1966年秋季供应,后由于政治原因而停止。就这样,精简修改后的全日制十二年制中小学教材没有在学校正式使用。
中央和教育部召开半工半读、半农半读工作系列会议,人教社根据会议精神着手编辑介绍有关半工半读、半农半读经验的书籍,1966年出版了《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经验选》和《半农半读中等学校经验选》。
1966年-1971年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全面爆发,人教社被迫停止工作,所有编辑、出版的教材被停止使用。
1969年,人教社干部职工随教育部下放到安徽省凤阳县“五七干校”劳动锻炼。
1972年
1月,人教社编制被撤销,大批干部从安徽凤阳教育部“五七干校”分配到十一个省、自治区工作。
3月,戴伯韬请国务院秘书长周荣鑫向周恩来总理反映人教社业务停顿、人员星散的情况。继而又写信给周总理(请周荣鑫转交),陈述培养一支强有力的中小学教材编辑队伍之不容易,希望经过考察后,人教社能够恢复建制,投入工作,为中小学教材建设做出贡献。
7月,经周恩来总理同意,人教社得以恢复重建,从“五七干校”抽调部分干部回京。
8月,国务院科教组发出《关于新建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通知》,由原人教社和高教社部分干部、编辑重新组成人教社,逐步承担原来两社的一些任务,即编辑出版中小学和中等师范学校各科教材,高等院校理科基础课、基础技术课、专业课教材,工科基础课教材,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心理学、学前教育专业教材和各系公共必修课的教育学、心理学教材,职工、农民各类学校的文化课教材以及其他教育书籍。办公地点仍在原址。但是,由于“四人帮”干扰破坏,中小学教材的编写工作直到1977年9月在中央直接关怀下才重新开始进行。经干校分配到各地的编辑干部这时才陆续调回。
人教社筹建组最初由张玺恩、叶立群、张继堂三人组成。11月,戴伯韬被指定负责人教社的重建工作。
张玺恩任临时党支部书记,安民勋任副书记。
1973年-1976年
人教社人员主要做调查研究工作,并编辑出版了少量教材和教育书籍,其中主要包括:工农兵大学生文化补习教材、农村应用科技书籍、简单医疗卫生常识等,带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1974年,原直属教育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刷厂划归人教社直接领导,为印制教科书、生产纸型的专业印刷厂。该厂始建于1955年,隶属关系几经更迭。
1977年
2月4日,人教社向教育部党的核心小组报送《关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任务的请示报告》,对自身任务提出意见。
8月8日,在中央组织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邓小平同志指出:“关键是教材。教材要反映出现代科学文化的先进水平,同时要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此后不久同教育部主要负责人的谈话中,他再次强调:“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教材非从中小学抓起不可,教书非教最先进的内容不可,当然,也不能脱离我国的实际情况”。邓小平同志要求教育部尽快组织人力编出一套统一的中小学教科书,从1978年秋季起供应全国。
9月,教育部开始组织“文化大革命”后第一套全国通用中小学教材的编写工作。当时,全国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中小学都是九年制,少数地区是十年制。经过研究,教育部决定以十年制为中小学的基本学制,制订教学计划,以人教社的中小学教材编写人员为基本力量,并从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借调了二百余位大中小学教师和教材编写人员,以“全国中小学教材编写工作会议”的形式,开始进行编写工作。编写教材没有办公地点,在邓小平同志的亲切关怀下,由中央批准,先后在北京西苑饭店、香山饭店租房办公。经教育部党组批准,成立了领导小组,由浦通修(教育部副部长)、肖敬若(教育部中学司司长)、戴伯韬、叶立群、张玺恩5人组成,浦通修任组长,董纯才(教育部原副部长)任顾问。领导小组集体研究确定中小学教材的编写方针和各科教材的编写原则,并领导制订各
科教学大纲,重大原则问题报教育部党组审定。会议按学科设立政治、小学语文、中学语文、数学、英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等12个编写组,共完成教学大纲15种15册(初、高中政治课4种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是1982年颁发的,未计入),课本32种106册,教学参考书27种90册的编写任务。
为提高新编全日制十年制教材的质量,教育部聘请了45位专家分别担任各科教材顾问。他们是:苏步青、关肇直、段学复、江泽涵、吴文俊、杨乐、张广厚、丁尔陞、周培源、王竹溪、褚圣麟、何祚庥、唐敖庆、张青莲、蒋明谦、徐光宪、严梅和、童第周、贝时璋、王世之、李春芬、周廷儒、郭敬辉、谢文清、于光远、王惠德、吴江、叶圣陶、吕叔湘、严文井、李何林、毛星、郭预衡、高士其、韩作黎、白寿彝、夏鼐、胡华、吴景荣、吕天石、陈嘉、李赋宁、信德麟、杨蕴华、徐英超。
为贯彻邓小平同志“要引进国外教材,吸收外国教材中有益的东西”的指示,人教社利用中央划拨的10万美元专款,从苏联、美国、英国、联邦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购进大中小学教材,供编写教材时参考。
9月25日,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全国科学大会预备会代表,同时接见了包括人教社人员在内的全国中小学教材编写工作会议代表。
10月,人教社草拟《关于1978年秋季开始供应中小学教学用书的通知》,由教育部发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局(组)。
11月2日,人教社筹备组向教育部党组报送《关于社领导分工问题的报告》,具体分工如下:戴伯韬负责全面工作;李之乾负责出版工作;皇甫束玉负责大学教材研究室和行政处工作,同时兼管政治处;章炼烽负责教育理论室和工农教材编辑室工作;叶立群负责中小学教材领导小组工作;张玺恩除参加中小学教材领导小组工作外,在戴伯韬半休期间负责社内日常工作。
11月,教材编写组派出编辑人员分赴13个城市(包括郊区),征求对教学大纲和将于1978年秋季使用的中小学教材第一册(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同时送有关部委、专家征求意见。教育部还将大纲及教材的征求意见稿报送主管副总理方毅。
12月,人教社参加教育部和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联合召开的全国教材出版发行工作会议。会上制订了1978年度中小学教材出版计划,并提出教材要“按时、足量”供应学校,做到“课前到书,人手一册”。会议情况上报国务院,国务院批转了会议报告,并指示教材编审体制和出版发行办法仍沿用过去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