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六章 未雨绸缪(3)

第六章 未雨绸缪(3)

书名:村里那些事作者名:恒知阳本章字数:5946更新时间:2023-12-27 19:37:04

在都良“爱丽春”时,几个朋友都说要帮着杨滔,可这几天一个个都忙着单位的事。定文这两天事多,忙不过来。平声也为学校新学期收费,与县里减负办、县督学、政协、人大磋商沟通也抽不开身。杨滔在县城可去之处倒是很多,特别是县城的娱乐场,这两年杨滔为自己的“爱丽春”找人经常到里面混,熟人熟路的。只是这些天却不能去了,怕给人撞见认出来,虽然没有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那也百口莫辩。

杨滔觉得空闲多也蛮好,每次回到住处,都反复地把过程和细节在脑中回放,总结自己的言行和揣摩所遇到人的意图。什么事都能多想想,嚼一嚼品出个一二三来。宣传部长曾说杨滔的编制是事业单位,不是行政单位编制,杨滔一个人时就想,定文不也是从教师改行到宣传部的?当然,定文老婆的舅舅那年是县人大主任,离任前一手就把定文提了过去。看来什么事都不是绝对,只看是不是找对了路径。

明天就要到教育局去看看那里的回音,想起这三天无论到哪里都是称赞声,都表示对人才的重视人才的珍爱,只是还没有见到一星一点的实际东西。自己能不能从六中出来,要等从京城领了奖之后才会有眉目,现在也急不来。

杨滔正想着在到教育局的种种可能,房门被敲响了。杨滔以为是定文或者平声,只有他们知道自己住在这里。杨滔开了门,见门外是个生人,正要问。个子小的李辉主任却从后面挤到前面来,说道:“杨滔老师,局长来看你了,还不快请局长坐?”

“局长、主任请进房坐。”杨滔忙把外面的人让进来,这些人杨滔认识的也就只有局长和主任,另外两人面生不知道姓名和职务,既然与局长和主任在一起,都肯定是教育局的要害人物。房间进了四人后就显得狭小,杨滔先招呼局长在唯一的椅子坐了,让其他的人坐床上。

李主任在几人坐下后就给杨滔介绍,两个面生的一个是副局长田华抓人事调配的,另一个是办公室的文秘叫钱六,目前是教育局的笔竿子,大部分材料都出自他的手。

“杨滔老师,你的事前天我就知道了。这是我们教育战线的大喜事,是我们的骄傲啊。前天,就想来看看你这大才子,可是教育局一大摊子事繁杂的很,拖到这时才来,怠慢了我们的才子,是我的罪过啊。李主任这几天没有委屈杨滔老师吧。”局长和颜悦色,局长姓李叫李奎,私下里有老师戏称局长为“李魁”、“李鬼”或“三板斧”。局长个子不大,一脸斯文相,常年戴着副眼镜。

“谢谢局长关心,全县几千人都要局长劳心劳力的,可说是日理万机。局长百忙中还亲自来看我,我心里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了,谢谢局长,谢谢领导们。李主任这几天更是无微不至地关心,给组织添麻烦了。”杨滔上次在村里接触过李奎局长,这时却不知道局长认不认出自己。李奎局长原本就与陈副书记关系好,只是那天在村里当着陈副书记的面,杨滔没有说什么。

“杨滔老师,局长一听说你的事马上就指示,不仅要在精神上关心你,更要照顾好你的生活。局里给一个老师包吃住,那是首开先例。可见局里对你的重视,对人才局长一向都当作宝贝一样爱。”李辉主任对杨滔说,却更多地看向局长。

副局长田华的话就更亲切,他对杨滔说:“工作上有什么困难?得了大奖后有什么打算?尽管说,局长已经表态,局里会尽一切努力善待人才和重用人才。”说着又看钱六,“这是教育系统的典型,要大力宣传发挥你的职能。”钱六立即表示写篇有分量大篇幅的全面报道。

李奎局长一直都微笑着,没有多说话,等李辉主任和田华副局长说清意思后,才说:“杨滔老师,你这份大奖是才拿到吧。上次可一点信息都没有透露。”李奎局长这句话说得很突兀,几个人都没有听出来,只有李奎局长与杨滔两人知道说的是什么意思。杨滔估计局长是记起自己在村子里帮忙的事,知道与陈副书记有些关系。

东拉西扯地又说了一会,局领导们把要表达的意思都说了,要了解的情况也问了,房间里的人一时就找不到新的话题。李辉主任看了两位局领导说,“杨滔老师,你的申请局长已经表态,局里已经当作一件工作,会在局务会里讨论,结果很快就会通知你。”

“李主任,局里讨论的是杨滔老师今后的工作,而申请的旅费,我当着小杨的面就可先表态,局里一定承担。听说县宣传部派人去京城,即使旅费他们支出了,我们局里也会把这笔费用当作奖励奖给杨滔老师。”局长突然插话,说着看向田华副局长。田副局长立即表示支持局长的决议,杨滔却见那个叫钱六的人脸色变了变。杨滔立即表示深深的感谢,有了这句话至少旅费解决,对今后的工作变动也是一种好的征兆。从局长的话里杨滔清楚局长的决定里,陈副书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人事上最为重要的是懂味,知分寸、进退和感恩,而不是看你能力有多强,能力强是好,但用得其反也是最难收拾,甚至是领导被对手弄下台最直接最有力的因素。领导扶植一个人,起用一个人,提拔一个人,重用一个人,所看重的最顾忌的也就是看你是否懂味。杨滔虽然做的不是太好,却也让局长们见到温顺与驯服,那感激的表情是无法作假的,局长等领导见过的人多了,很容易分出真与假来。

接下来,人事局、政府办、县委办三个地方又跑了一回,回音都是还要等待研究,人事局虽第一次进,他们也知道了这事,看来要让县里知道自己获取了第一党报的大奖的目的已经达到。杨滔就把目标转向管文教卫的副县长和管文教卫的副书记,今后自己要是想跳出教育系统,必须要这两人点头的。廖副县长人称廖县,传闻每年教育局人事变动他都要批十几个条子,当然这些条子的持有者,都挂上了廖县的亲缘关系,只是不知道他哪有这么多的亲戚。副书记姓张从外县调来的,与县里的人都没有什么太多的纠葛,据定文说副书记说着一口外地腔,平时一副待人亲切样,却谁也没有得到他真正的好处。

廖副县长在小村里与自己朝过面,但是还有胡成红县长以及唐金强副县长在,只是杨滔也不知道廖副县长是不是记得自己,总比毫无瓜葛的人找他要强些吧?走到县政府,杨滔想绕开自己到过两次的政府办,那里肯定有人认识自己,杨滔怕被人认出影响不好。

一个平头百姓,要找到县长级的领导那是非常艰难的。因为是私事,杨滔觉得不好打听,总不能到县政府和县委办公室问,副县长和副书记在不在?

杨滔在早上八点前就到县政府办公大楼,在楼前分布图处找到廖县的办公点,四楼的第三间。杨滔见上班的人渐渐多了,忙走到四楼去,他怕政府办的人看见他而被认出。到四楼,杨滔觉得一直守在廖副县长办公室前也不是个事,就在走廊里来回地走走停停。看一些挂着的制度、新的法令、值日表等打发时间。自以为这样,不被人察觉而看在眼里。却不知,一个陌生面孔到哪个单位都同样地一下就被人分辨出来。政府机构前来办事的人多,要是来办事的,就不会像杨滔那样在走廊里晃,而是直接走到办公室里。

直到上午十点半,杨滔还不见廖副县长到办公室来,杨滔想逃跑的心思已经有过很多回了,却又因时间太紧,必须在三天内找到廖副县长,才鼓起劲坚持等着。眼看就要中午了,廖副县长是没有来上班还是外出开会,杨滔觉得要问问。

四楼的小间办公室不多只有六七间,都是县里高级别的领导办公室。都不开门,杨滔观察了一上午见有两间办公室里有人在里面办公,其他的都没有人。进办公室里去问,杨滔无论如何是鼓不起这勇气,何况自己一问必然引发别人的注意,弄不好就会起着反作用。自己对这些关系处理不是很在行,却也听定文和李奉唯他们谈论过。

侯门深似海。杨滔突然想起这句话,找一个副县长都那么难,何况侯门?十一点时,有个人从三楼上来,杨滔认得是政府办公室里的人,那人也见了他。杨滔见躲不过,就干脆向他打听廖副县长的去向。

“问副县长做什么?”那人说了后才想起来杨滔是谁,“我记起来了,你是那个得奖的老师。你想找廖县?”

“嗯。”杨滔顿时有些拘谨。

“你很不错啊,得那么高级别的奖。廖县今天到地区去了,明天上午回来。明天下午要到教育局去,你到时去教育局找他应该找得到。”

杨滔忙道了谢,那人随即轻声交待,要杨滔别说是他透露领导的行踪。杨滔忙表明自己知道这些分寸,再一次说了感谢。

杨滔见时间充裕就回了都良一趟,与六中的米校长说了自己要请假去京城领奖的事。不想米校长已经知道杨滔得到大奖,见杨滔时态度和以前截然不同,很热情很主动地对杨滔示好。杨滔当然不能太计较,和米校长关系突然转变,虽然突兀却也是好事。

第二天下午,杨滔就到下午在教育局门口候着。到三点时一小车直接开进教育局里,杨滔估计应该是廖副县长到了。从大门口外快速冲进院子里,车门开后下来一个高瘦谢顶的。杨滔就走上前,“廖县长,您好。”

“嗯。”廖副县长可能以为杨滔是教育局的工作人员,漠然地应了声。

“廖县长,我有个事要向您汇报。”杨滔把自己准备的资料递给廖副县长。副县长随手接了,却没有看杨滔。廖副县长的漠然表情,杨滔知道他是忘记了那天的承诺。杨滔对廖副县长理解,就像杨滔自己对所教班级的学生,大半年都还认不出几个来一样。作为副县长,每天面对的人很多,哪会记住?

杨滔却不知道要怎样让廖副县长记起自己,一时也无奈。教育局里的人听到车的声音,已经走出来到院子接廖副县长。李奎局长从办公室里出来迎接廖县,见杨滔站在廖副县长身边,局长的脸就沉下来。廖副县长见教育局的人才出来,知道杨滔不是工作人员,就把材料退给杨滔。“怎么回事?”廖副县长说着看向与他一起下车的年轻人。

“县长,这是我的一份私人材料,想请您看看。”杨滔没有接退回的资料,李局长已经走到身边,表情灿然地迎接廖副县长。廖副县长扭身把手里的材料,递给随他一起的年轻人。

“我现在有事。”廖副县长说了一句,把杨滔丢在那里随教育局领导进了办公楼。

“小杨,你与廖县长蛮熟悉啊。”教育局办公室王龙副主任说,他在几人进了办公楼后,留下来。杨滔不知道,王龙是不是想看住自己。

“主任您去忙。”杨滔回避王龙主任的问题。

走出教育局,杨滔想到虽然见到了廖副县长资料也给了,却没有说一句话,离自己的目标远着。觉得要跟副县长说清楚说到位,那得再见见廖副县长。

杨滔在教育局外等了两个小时,还没有见人出来。想到假如廖副县长出来,也会坐在车里,自己还能拦下他的车?要想堵住廖县,还得在他上车前。杨滔想着,走进教育局里在院子里的树阴下坐等。

果然廖副县长从办公大楼出来直接走向小车,李局长紧跟其后,看样子他们会一起坐车走。杨滔听到说话声,就迎了上去。“廖县长。”杨滔隔着几米远就喊。廖副县长和教育局的领导都看向杨滔,那群人的步子并没有慢下来,而教育局办公室的王龙主任和田华副局长,见了杨滔从人群中奔过来,迎住杨滔。

“廖县长。”

杨滔又喊了声,却被副局长和主任两人把他隔住,廖副县长对喊声恍如未觉,钻进车里。杨滔看这情形,知道自己再冲上前是没有用的,强行堵车只能激怒对方,在教育局领导面前,也会把自己推向对立面。

“田局、王主任,你们好啊。”杨滔忙对身前的两领导,摆出恭敬的姿态。

“小杨有什么事吗?”王主任与杨滔打了几次交道,要熟悉些。

“没有事,就想问问主任,我的事局领导研究得怎样了。白天又怕打搅领导们的工作,所以我在这里等。”杨滔装得很无辜。副局长与主任也看得出杨滔想找廖副县长,大家都是明白人,杨滔这样一说,双方避开冲突那已经是最好了。

“你的事,局长不是已经答应了吗?对领导可要有信心,明天你到局里来办理。”田华副局长说。

“谢谢,谢谢领导的关心。”廖副县长的车,已经出了教育局的院子,消失在街道里。副局长与主任不再理会杨滔说什么,出了教育局,拦了辆的士走了。

杨滔看着远去的车尾,心中有些不甘。觉得见廖副县长就这结果太让人难以接受,当然也更清醒地意识到,还要是找陈副书记,只凭自己得到的这大奖,领导们根本不会放在心上,难怪李奉唯说要自己好好地披上老虎皮。杨滔想了想,决定给廖副县长发个短信。在短信里粗略地说了自己的情况和要求,请求廖副县长帮忙。杨滔想加一句,陈书记要我向你问好,编好了,想想还是删去。

天已经黑下来,新建路一向人不多,街道两边的路灯白亮却不刺眼,很适合杨滔此时的心境。要到幸福路,才会霓虹灯闪耀,那里才是热闹的中心街。杨滔漫无目的地走着,也不想给朋友们打电话,走到幸福路时,却意外地遇上了老同学曲扬。

曲扬与杨滔在高中时就是好朋友无话不谈,然而两人的个性却大不一样。曲扬是那种执着刚强,宁折不弯认死理的人,对朋友却很热情。曲扬是县城人却一直住在四中,很少在县城出现的。

“曲扬?你怎么也在县城?”杨滔见到曲扬很意外地说。

“那你怎么也在县城?不用上课啊。我是为学校的事来的。”曲扬是四中的教导副主任,是个又苦又累还不讨好的活。“曲扬,我得了个大奖,要到京城去领奖。”说着把包里的资料给曲扬看,曲扬很替杨滔高兴。曲扬的话少,在杨滔肩上拍了拍说,“杨滔,你可是我们同学里,文笔最好的。今后有什么打算?”

“我有什么打算?先到京城领了奖,回来再说。不过,我找了县里的几个领导,他们都答应帮忙。”杨滔也说不清自己怎么会这样跟曲扬说。

与曲扬告别后,回到教育宾馆,杨滔才见手机里有一条短信。打开看,是廖副县长的回复。杨滔心中后悔,不该到街上去逛错过与廖副县长说话的时机,想着要打电话去却已经半夜了。廖副县长的回复中,提到杨滔的大奖,鼓励杨滔继续努力上到新的台阶。杨滔查看信息时间,是与曲扬在街上说话的当口,想了一会还是决定不打这电话。现在什么都不能落到实处,等领了奖回来再说。

第二天,杨滔去找副书记,副书记却没有在凤城,杨滔已经吸取经验,到县委就先问不再哑等着。没有找到,杨滔也没有什么受挫感,决定性的时候毕竟没有到。知道副书记不在杨滔就去找定文,在宣传部办公室里,定文把县宣传部决定派老余和杨滔去京城领奖的消息告诉了杨滔。老余四十多岁,在摄影宣传方面有不错的造诣,得过一些奖,刊登过不少作品。定文要杨滔与老余多做沟通,话语里有股失落,去京城玩的机会就这样给丢了,杨滔很理解定文的心情。

九月二十日,杨滔上午到教育局领车旅预支,办公室王主任热情不减,带着杨滔到计财股领了钱。王主任不忘叮嘱,要杨滔记住局领导的关心和对人才的重视。下午,到县宣传部见老余,定文给杨滔引见。老余看上去有种落魄感,精神不旺,印象里无法把眼前的老余,与发表作品联系在一起。只是老余眼神里,偶尔有种看透后的宽容,让杨滔体会到人与相貌并没有必然性。老余见杨滔后还算热情,说了两句客套话,老余把出发时间定了,约好会合点就走了。

第二天,老余准点到汇合地与杨滔碰头。一路上两人过得平淡,没有太多的沟通。杨滔却记着定文的话,一直留心着老余。九月二十三日,在京城领了奖杨滔想着赶回县城,拿那本烫金的荣誉证书,到县里去敲开各扇大门。老余却特地要杨滔留三天,到京城各处游览看看京城的景区体会京城的文化,每天拍摄了不少的照片。

一路相处杨滔对老余的看法,也有了很多改观。老余看透情世,摸准场面上的潜规则。按老余的说法,有机会因公旅游那就要用足,你不用没有人把你当好人,反说你是个不上道的,把你划在群体之外。杨滔自然知道老余说得在理,安下心在京城陪老余观光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