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155章 这个习惯得改改

第155章 这个习惯得改改

书名:性转:回到古代当包工头作者名:巫妖小艾-奇迹小说家本章字数:2034更新时间:2022-08-02 06:09:36

喜马杯说书人大赛结束之后,善缘县又回到原本的生活中。

只是人们的生活发生了一些不经意的变化。

人们更喜欢听书了。

以前都是贩夫走卒,中午不回家,在城中对付着吃点馒头咸菜。

花一文钱喝碗茶,有个地方歇脚,听点荤段子图一乐。

所以,茶馆给人的印象总是和脏乱差挂钩。

有钱、有品位、有追求的人都去戏园子听戏了。

可是说书人大赛之后,说书这个行当瞬间拔高起来。

再加上喜马茶馆的自助模式,把说书、茶馆跟道德素质、积德行善联系起来,再加上搪瓷器具的使用,一些手中有闲钱的公子哥也开始进入茶馆,体验这种新奇的模式。

最重要的还是辽人使团给汉人带来的刺激。

之前很多读书人是看不起说书人的,认为进茶馆说书是丢读书人的身份。

辽国使节的表现令他们感受到了危机感。

如果不是评委团拉偏架,前几名大奖估计要被辽国人包揽。

这种事情坚决不能再出现。

所以,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尝试着进入茶馆说书,一些书院也将说书当做对学生的磨练。

这天,老马又找到那小艾说事。

“那仙师啊,最近有很多人找到我,说是他们不能经常来茶馆,每次听书都听个半截,不过瘾,想问问有没有什么办法?”

“有什么办法?”

“比如包场,客人喜欢听什么,就给他讲什么。比如这个客人喜欢听三国。”

“那可不行,一整天都讲不完,他不瞌睡说书人也累。”

“不是这个意思,是点里面的故事,比如听这个诸葛亮借东风啊,赵子龙长坂坡啊什么的。”

“点播啊?这个你们看着弄就行,客人付费,说书人愿意说,其他听众愿意听,我们怎么会有意见。”

老马抬手抽了自己一巴掌,“你看我这嘴,怎么就说不清楚呢。”

“这不是说的很清楚了吗?”

“是这样,以前呢,说书人太少了,今天有事明天不干了的,不稳定,都是讲什么听什么,也没得挑的。可是最近说书人多了,很多学堂里的书生也都开始加入这一行。我是想着,咱们能不能把节目固定下来。比如明天讲什么,今天先公布出去,跟戏园子一样。”

“这样啊,节目预告?老马你这野心不小,想跟戏园子对标啊。”

那小艾哪里有反对的道理。

不但不反对,那小艾还大力支持。

之前的茶馆说书不正规,都是说书人讲什么大家听什么。

就跟只有一个频道的电视机一样,别说换台了,你连快进和暂停都没有。

现在推出节目单不错,喜欢了就来听,不喜欢了就不用来,免得来了不喜欢听,喜欢听的又没座位了。

“老马你这点子不错,有了节目单,就能培养固定的听众群体,也方便把说书人捧成角儿。有些经典的段子,说起来都大差不差,临时换人也没问题。”

老马习惯的摇了摇手中蒲扇。

那小艾连忙往后退了一步。

“大冬天的,你还扇扇子,也不嫌冷。真以为自己是诸葛亮呐?”

“嗨,这不是习惯了嘛。对了,那仙师,还有个事得你帮忙拿主意。”

“你说!”

“就是咱们这个同时开了几个分店,说书的内容得天天换着花样,不能叫客人听腻了。现在是几个店轮着换,但是要不了多久,就轮一遍了。老顾客们到时候就听腻了。”

那小艾有点不解,“怎么会听腻了?以前不是听得好好的么?那么多年都过来了,现在个把月就听腻了。”

“这哪能一样啊?”老马解释道:“以前就中午一场,晚上一场,来的人不固定,说书的人也不固定,喝茶的人多,听书的人少,就是没人说书人,也能喝茶。可是现在变了啊。”

“怎么变了?”

“现在都是专门来听书的,喝茶是顺便啊。”

那小艾心说,是这样啊。

平台做正规了,听众群体扩大了,但是内容创造跟不上了。

老马心里也犯嘀咕: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不能讲那些荤段子了,这一下子砍掉一大半素材,剩下能讲的东西不多了,有些专门讲荤段子的,干脆都没东西可讲了。

只是他不敢说出来。

那小艾琢磨了一会儿,“这样吧,搞征文。只要是能写的,会写的,都可以把书稿送给咱们,找人改编以后上台说他们的书。”

“这个怎么收他的钱?”

那小艾差点一口口水呛死。

老马糊涂了吧,用人家的稿子,还收人家的钱?

而且,老马说的是怎么收钱,并非要不要收钱,这说明老马心里收钱是天经地义的。

“你们以前也收钱吗?”

“肯定的啊!”老马理直气壮的说道:“咱们说他的书,是给他扬名气,肯定要收他的钱啊,要不然谁说啊。咱们茶馆小,挣不到这个钱,那些大茶馆,每个月光是收写书人的钱都能收一大笔。”

听到这话,那小艾瞬间明白过来。

这个时代想要出名,要么写书立著,要么就是找一群人天天给自己吆喝宣传。

而无论哪一种,都是花钱的,不是一般人能玩得起的。

茶馆、戏园子之类的,就等同后世的传媒、广播,是要收费的。

并不存在茶馆或者戏园子哭着喊着求着要说谁的书,唱谁的戏。

这年代专门听书、专门听戏都是小众的爱好,有钱有闲的人才有的享受,十天半个月开不了张,盈利很不稳定。

反过来,专门听书、听戏的都是非富即贵,听哪一段听的高兴,随口问一句这书谁写的,这戏谁编的。

一句“赏”,作者说不定就平步青云了。

所以,这笔投资还是很划算的,创作者也愿意砸钱给自己搞推广,博取一个前程。

但是那小艾不喜欢这一套。

文化,就该有文化的样子,不说出淤泥而不染,至少不能因为仨瓜俩枣向权贵折腰。

没有风骨的文人,是写不出什么传世经典的。

于是那小艾用毋庸置疑的语气说道:“这个习惯得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