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5章 灾民入城
书名:神机军师混汉末作者名:忙碌的闲人-奇迹小说家本章字数:2012更新时间:2022-04-25 22:45:17
"是呀,还是老太公想的周全。""咱们商人做事情就是要处处小心才好,谁知道哪一会就授人以柄呢。"
老太公的话引起厅上众人的共鸣。行商多年如履薄冰的感觉他们都深有体会。
"大父,那咱们的酒肆灾民来时做什么呢?" "开医馆!"老太公的话犹如一记晴空炸雷,让所有人晕头转向。
"灾民长途跋涉涌入洛城,其中必有很多病患之人。太医属虽会派医官巡诊制药,终是杯水车薪。"
"给灾民看病与咱们酒肆有什么关系?这与开粥铺赈灾还不是一回事,不会受到非议吗?"
老太公见众人仍是一副懵懂的样子,又呷一口茶水继续说道。
"施粥赈灾只需要一口大锅一石米即可。可博仁者之名亦可得官府嘉奖。但是,若灾情不减官府定会以家有余粮的施粥大户为先,预以摊粮收缴。"
"我等以粟做酒的人家岂不是更要雪上加霜增加负累。"听到老太公的这一番解释,众人才算彻底明白不能开粥铺赈灾的原因。
"至于医馆嘛,虽也是赈灾之举但只需准备常用草药,咱们也只是代为煎制不必挂牌。官府看到也只是咱们的义举,而无钱粮之舆。"老太公的深谋远虑着实让人叹服。
"大父,咱们开医馆去哪儿找医生呀?请薛神医来不好吧?"
"槐儿想问题也极是周全了。薛神医有自己的医馆不会来咱们这儿。"听到大父夸奖,赵槐的眼睛泛起光彩。
"但之前传儿跟着神医学习过,可让传儿临时代为坐诊。只可医常见病症,疑难问题切莫乱开方剂。"原来老太公对旨酒轩应对灾民早已成竹在胸。
"大父,槐儿也想去旨酒轩帮忙。"赵槐不失时机的争取表现机会。"阿兄坐诊医治,小子在旁边为阿兄准备汤药可好。"
"好,好,好,兄弟一心其利断金。"老太公由衷的高兴。
......
在接到灾民涌向洛城的第一时间,赵传就将消息送到城西的胡商聚居地。通知胡商尽早离开洛城,以防灾民聚集胡汉之间发生不必要的冲突。
胡商感念赵传真诚,一致表示参加完旨酒轩的开业典礼后再离开洛城返乡。
旨酒轩在测算的吉时,在一挂长长的鞭炮炸响后,正常开业。
受灾情影响赵家只通知了本族兄弟,并未邀请客人,但来参加开业典礼的人却一点也不少。赵淳大为惊讶,打听之后才知道,大部分人是冲着赵家的各种酒肴而来。
来参加开业的胡商中,很多人是卖牦牛给赵传的。被胡商当作累赘的牦牛,被赵家酒坊做成了各种口味的牛肉干。
当那些只按一成价钱将病牛卖掉的胡商,还在为这样便宜买卖高兴时,赵家酒坊的牛肉干已成了市面上的紧俏美味。
胡商捧着花高价买回来的一小把手肉干,除了感慨赵传的睿智倒也没有嫉恨之心。行商多年,他们懂得应该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应该与什么样的伙伴做生意。
赵传,是可以当作朵斯朋友的生意伙伴。
除了牛肉干,赵家酒坊还将禽市一向当作垃圾扔掉,从来无人问津的鸡爪、鸭爪,做出了五香、香辣、麻辣、椒盐等各种口味的小吃。
赵家酒坊的小吃引得禽市的生意异常火爆了好几天。只是那些买回鸡爪、鸭爪的人又很快将这些东西丢掉,或者低价卖给了赵家酒坊。
赵传21世纪的美食配方他们怎么可能会做呀。厨艺不外传自古就有的规矩,赵家不说,他人也不问。
肴食再好也仅是配角,旨酒轩的酒水才是生意的重头戏。自从西城的分店开业,赵家酒坊的酒种类就不断更新。
赵家酒坊每半旬就会产出一种新口味的酒来,引得那些胡商们天天往酒肆跑。但因为西城酒肆位于胡商聚居区,汉人过去吃酒的很少。
如今东城的旨酒轩开业,那些只是耳闻赵家美酒的人终于得偿所愿。旨酒轩只要将以前西城酒肆的酒照搬过来,来喝酒的人已是络绎不绝。
......
灾民的到来似乎是一夜之间的事情。前一日还风传皇上给澶州配发大批钱粮,灾民已返回故土。第二日一早,洛城四座城门的就排起长长的进城队伍。
北城门的守城官早已接到流民可能入城的通知,不许开城门,还算淡定。南城门的守城就失了方寸。
因澶州在洛城以北,防御灾民入城的兵士都安排到北城门和西、东城门。南城门的军士不但未增加还抽走一部分支持北城门。
突然发现南城门外的大批流民,南城门守城官犹疑慌乱中开了一个小门,想出城劝导流民返乡。谁知转眼间小门就被饥饿的流民冲坏。
守城的兵士也不敢拿刀枪面对流民,只好节节倒退到城防墙上。
有了南城城门的缺口,东、西二坐城门的守城兵士也无心守护。半推半就的打了城门。看着流民推着老娘,抱着孩子陆陆续续进入洛城。
接到过坚守命令的北城守卫虽仍然坚守不开门,但大势已去,城外的流民早已从另外三座城门进入城内,他们的坚守不开城门倒像个笑话一般。
只是令守城官兵没想到的是,流民进城后并没有直接冲入街市寻找吃食。而是有序的向城西,以前胡人聚居地走去。
原来早有人向流民们通报消息,城西原胡人聚居地现在胡人都走了。胡人居住时架起的毡房巨大而结实,流民可以去那里居住。
这又是赵传暗中的操作。
胡商离开前,赵传就与胡商达成协议。胡商离开后他们在洛城生活的日用品不需带走,赵传替他们看护。但他们巨大的毡房由赵传租借下来,以备流民居住。
赵传租借毡房的费用,由来年胡商返回洛城后的酒资中扣除。
这样一举多得的好事赵传做得非常小心,除了顺子再无他人知晓。
赵传心中"以人为本"的思想不允许他见死不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