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三亩土地的重要性
书名:圣主不好当作者名:一根鱼心草-奇迹小说家本章字数:2166更新时间:2022-05-07 21:48:02
君行远回到君志忠家里,查看掌心小青龙,发现龙尾巴上,第二圈龙鳞亮了两片。
一圈青色鳞片中,位于龙尾正中的两片金色格外亮眼。
一片是黄翠花带来的,一片是黑荆条带来的。
不知道点亮两片龙鳞,会增加多少力气。
君行远在家里转了一圈,在灶房里发现一个大磨盘,直径三尺,全是青石打造,看起来不下百斤。磨盘上一圈螺旋纹路,用来碾碎谷物豆类,极为简单,但可能是这个家里最值钱的东西了。
他弯腰抱起磨盘,几乎没用什么力气,轻飘飘的举了起来。
君行远摇摇头,没法实验啊。
与黄地主家的方师傅干架之前,他就能举起百余斤重的石头了,现在多点亮了七片龙鳞,力气肯定增加了很多。
不过也没有东西给他实验了。
“远儿,你拿磨盘做什么?”
君玉秀背着半筐黄豆,站在灶房门口,吃惊地望着他。
君行远尴尬地笑笑:“我试试力气。”
“傻孩子,有啥好试的,力气够用就成了。难道还叫你去扛石头么?”
君玉秀笑道:“快把磨盘放下,咱们把豆子磨一磨。”
磨豆子啊,君行远有点傻眼。
话说原身以前是磨过豆子的吗?
君玉秀把筐里的黄豆淘洗干净,泡了水,又把磨盘用水洗了一遍。
她瘦弱的身躯,搬动百十斤重的磨盘,很是吃力。
君行远赶紧帮忙,把力气活儿都承包下来。虽然有点笨手笨脚,但君玉秀明显轻松多了。
君玉秀一边干活,一遍叮嘱:“别太用力,你伤口还没好全乎呢。”“慢点,不着急。”“轻点。”
妇人的声音很温柔,让君行远想起逝去多年的母后。
做母亲大概都是这样,哪怕孩子已经长大了,还是把他们当幼童看待。
君行远推着磨盘,完全不带用力,泡发的黄豆就纷纷被磨成浆,沿着磨盘下面的圆槽流进木桶里。
君玉秀一边往磨眼儿里添黄豆,一边柔声问道:“远儿,你这几日怎么了?突然跑道南山上去,又突然跑去惹黑荆条。这可不像以前的你啊。”
君行远顿了顿,他能说他不是以前那个君行远了么?
“别停啊,继续。”君玉秀添了一把豆子,“是不是健少爷和你说了什么?健少爷和咱们家不同,他是里正家的公子,他家......”
君玉秀停了半晌,才继续说:“和咱们不一样,他做什么都可以。但咱们家就三亩地,只能踏踏实实种地,才能把日子过下去。”
“黄翠花虽然样貌差了些,但勤快,对你也好,你别听健少爷的,嫌弃人家。”
君行远咳嗽了一声,无言以对。
他尝试转开话题:“那地,对你们很重要吗?”
“这孩子!怎么说话呢。”君玉秀看了他一眼,“你爹累死累活,攒了十几年,才攒下了这三亩地,这就是咱们家活命的根本啊。有地,才有饭吃,你才能娶媳妇。难道叫人家姑娘到咱们家,当佃户被欺负吗?还是活活饿死吗?”
“如果不种地,就没有其他出路了吗?做点小本生意?或者手工活儿?再不济,还可以到大户人家帮佣。”
“谁告诉你这些的?”君玉秀深深看着他。
君行远没说话。在他的认知中,生存是很容易的。神京多少没有土地的人,不是照样活得好好的吗。
他不明白君玉秀夫妇对土地的执念来自哪里。
君玉秀叹了口气,柔声说:“远儿啊,做小生意或者做手工活儿,那是像黄老爷或里正老爷那样的人家干的事儿。他们本来就有钱,能赚是好事,亏也亏得起。可咱们家,连一个子儿的积蓄都没有,一天没收入,全家人就得饿肚子,三天不赚钱,就要出人命。咱们能去做小生意吗?咱们没退路啊。”
“手工活儿,那也要本钱,咱们家有本钱吗?阿娘年轻的时候也能绣方帕子,做个鞋底什么的。可你看看周围的人,谁家用这些玩意儿?地主家的太太小姐倒是用,可是咱们黄家村,统共就两户人家用得起这些。他们自己也做,卖给他们,他们也看不上。即使看得上,那工钱也不够养活我们一家人啊。”
“到大户人家帮佣,或者做佃户,那不是人干的事儿。一来要狠得下心,欺负别的更穷苦的人家。二来,你的生死,全都在别人手里,你愿意吗?你知道黄老爷家这些年来,死了多少帮佣的人吗?你知道这些年来,饿死了多少佃户吗?”
“老百姓,要想活下去,没有自己的土地,难啊!”
君行远心中大震,他一直以为,在他的治下,整个皇朝的百姓都安居乐业,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朝臣们在奏章中,也都是这么说的,原来,连活着都不容易吗?
为什么从来没有人告诉过他?
他在深宫歌舞升平的时候,这些老百姓,真的都在为如何活下去发愁吗?
他有点不敢相信。
他迟疑地问:“也许,因为这里是边陲之地的偏远山村,山外的世界,肯定不一样吧?”
“你知道什么!”
君玉秀脸上现出悲戚的神色:“正因为这里到处都是山,咱们走不出去,外面的蛮子、官兵也进不来,日子还好过些。出了大山,到处都是豺狼虎豹,穷苦人家的日子,才真是过不下去。”
君行远愕然:“怎么?”
“西山之外,就是蛮夷国。蛮夷国的蛮子们,每年都要都要跑进咱们的地盘,杀人放火。人少了,当兵的不管。人多了,就要打仗。吃亏受罪,都是咱们老百姓。”
“听里正老爷说,前不久,才有一百多个蛮子进入西山外面的柳家庄,把庄主家的所有女人全部抢到蛮夷国去了,所有男人,全部杀死,连孩子都没放过。太惨了。”
“什么时候的事?”君行远大惊,他在皇城,根本就没有接到军报。
“就是上个月的事。”
“唉,这事儿每年总有那么几次,有时候死的人多点,有时候死的人少点,都习惯了。”
君玉秀说:“远儿,你16岁了,这些事情早晚要知道。山外,并不是他们说的那么好。这山虽然高了些,地虽然穷了些,日子艰难些,但总能好生活着。”
“那东边呢?听说翻过八十里东山,就是状元镇。状元镇在西州,不属于边陲,应该不会有刀兵之祸吧?”
“状元镇,那就更不是穷人家能呆的地儿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