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3章 欲振国威

第3章 欲振国威

书名:慈禧太后作者名:朱云乔本章字数:2151更新时间:2022-04-11 13:51:02

皇宫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忙碌,慈禧太后依然高高在上,俯视着她的臣民和江山。不过,这一次的她,似乎有了什么变化。

回到京城之后,慈禧先将沿途呈献金银的大臣以及对自己护驾有功各个都嘉奖了一遍,然后是慰问留在京城中的一些大臣。

在奖赏大臣的同时,慈禧没有忘记对后宫的妃嫔封赏。穆宗时期的瑜皇贵妃并没有随行西狩,她与其他的妃嫔留守宫中,曾经饬令各个妃嫔和宫女为慈禧等人缝制棉衣,慈禧回宫后,也好生安慰了她们一番;她还将珍妃追封为贵妃,并且对外宣称当初是因为仓皇出狩,年纪小的珍妃没有见过世面,吓得慌不择路,不幸殉难。与此同时,慈禧暗中驱逐当年行刑的崔玉贵,崔玉贵跪地求饶,慈禧说:“本宫当初并没有想要把珍妃推到井里去,只不过是气不过,说了几句气话!你却擅自将她推入了井中,本宫念在出行的一路上你有孝心,细心伺候,才没有要你的狗命!如今将你赶出宫去,已经是对你法外开恩了!你还不赶快出宫,还留在这里干什么? 本宫看见你就想起了那冤死的珍妃,心寒的不得了!”崔玉贵看见慈禧铁了心要把他撵出去,只好收拾了行囊,出宫去了。

略略休息了几日,慈禧就将目光转回了朝政,先前光绪帝实行新政,推行变法,结果触怒了慈禧太后,将他囚禁在瀛台,每日命令宫监严加看守,不准有半点闪失。虽然西狩之行,她携带着光绪帝逃跑,名为仁慈宽容,不计前嫌,实际上是对光绪帝实行监视,防止他东山再起,夺走自己辛苦建立起来的统治体系。但是,即使慈禧囚禁了光绪帝,牢牢地掌控了清政府的大权,但是,她不能挽救倾颓的清朝走向衰败的命运。赔款、割地、求和、让权,大清朝的独立名存实亡,已经被西方列强瓜分蚕食的所剩无几,再加上百姓们怨声载道,反抗的队伍和运动连年增加,随着慈禧年龄的增长,让她烦心的事情越来越多。

“庚子事变”之后,慈禧踏上了流亡的生活,一路的狼狈避难,让慈禧的心中产生了不小的震荡,一件又一件的政务让她忽然感觉自己苍老了。签订合约之后,洋人的要求越来越过分,步步紧逼,几乎攫取了清廷政府所有的权力;国内民众呼声渐高,许多有识之士都开始积极谋求推翻清政府的新法,

在回銮的途中,慈禧就在考虑着回京之后,要怎样治理朝政才能让清廷政府立于不败之地,因为议和的条约,让许多旧制都不能再用,这时,慈禧想到了光绪帝当年推行的新政。

当然她不可能承认光绪帝变法是合乎法度的,她只有一点一点的寻找机会,慢慢的推行她想到的“新政”。

回到京城之后,慈禧先是设立了督办政务处,派奕劻、荣禄、王文韶等人为督办政务的大臣;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列位于六部之首,奕劻作为外务部的总理,王文韶为会办大臣。刘坤一和张之洞被命为参预。在得知慈禧想要实行新政之后,刘坤一和张之洞先后在一个月之内联名上奏,连上三道《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慈禧看过之后,充分肯定了这两位大臣的远见卓识,她下发了一道谕旨:

“自经播越,一载于兹。幸赖社稷之灵,还京有日。卧薪尝胆,无时可忘。推积弱所由来,叹振兴之不早。近者特设政务处,集思广益,博采群言,逐渐施行。择西法之善者,不难舍己从人;除中法之弊者,统归实事求是。数月以来,兴革各事,已降旨饬行,惟其中或条自繁重,须待考求,或事属创举,须再参酌。回銮以后,尤宜分别缓急,锐意图成。兹据政务处大臣荣禄等面奏:变法一事,关系甚重,请重申诰诫,示天下以朝廷立意坚定,志在必行,并饬政务处随时督催,务使中外同心合力,期于必成。用是特颁懿旨,严加责成,尔中外臣工,须知国势至此,断非苟且补苴所能挽回厄运,惟有变法自强,为国家安危之命脉,亦即中国民生之转机,予与皇帝为宗庙计,为臣民计,舍此更无他策。尔诸臣受恩深重,务当将应行变通兴革诸事,力任其难,破除积习,以期补救时艰。昨据刘坤一、张之洞会奏整顿中法,仿行西法各条,其中可行者,即着按照所陈,随时设法,择要举办。各省疆吏,亦应一律通筹,切实举行。”

慈禧知道,近来,朝中的臣子们对于变法的呼声越来越高,纷纷上奏谈起变法的益处。虽然慈禧还没有想好该怎么样推行新政,推行哪些内容,但是她感觉到要想将大权继续把持下去,就要顺应民心,改革朝政。不久,一道以光绪帝为名义的谕旨颁发了:

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穷变通久,见于大易。损益可知,著于论语。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伊古以来,代有兴革,当我朝列祖列宗因时立制,屡有异同。入关之后,已殊沈阳之时,嘉庆、道光以来,渐变雍正、乾隆之旧。大抵法积则敝,法敝则更,惟归于强国利民而已。……

懿训以为取外国之长,乃可去中国之短。惩前事之师,乃可作后事之师。……

误国家者在一私字,祸天下者在一例字。晚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器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非西学之本源也。居上宽,临下简,言必信,行必果,服往圣之遗训,即西人富强之始基。中国不此之务,徒学其一言一语,一能一技,而佐以瞻徇情面,肥利身家之积习,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总之法令不更,锢习不破,欲求振作,须议更张。着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弊,参酌中西政治,举凡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学、军制、财政,当因当革,当兴当并,如何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盛,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精,各举所知,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