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欣喜返京
书名:慈禧太后作者名:朱云乔本章字数:2005更新时间:2022-04-10 13:45:01
李鸿章在签订《辛丑条约》之后就病倒了,他大口大口的吐血,虚弱的卧病在床,没有了一点力气,但是他仍然坚持着上奏朝廷:
臣等伏查近数十年内,每有一次构衅,必多一次吃亏。上年事变之来尤为仓促,创深痛剧,薄海惊心。
他当时签订合约时的心情如何,也许不会有人知道,但是,从这份奏报上看,他所崇尚的“外修和好,内图富强”,已经在这份合约下完全的粉碎了。不久,李鸿章就因为病情恶化而撒手人寰,据说李鸿章去世之前,想要张口说话,但是努力了几次都没有说出话来,只是流了几滴老泪,睁眼而绝。
消息传到慈禧太后那里,她还一时之间没有缓过神来,过了好半天才一边流泪一遍赞叹李鸿章:“这几次的议和,都多亏了他尽心竭力的御洋人斡旋,不然我大清国早就被蚕食一空了!如今本宫真是用人之际,像李鸿章这么忠心的臣子,为何老天不多留他几年,继续为我大清殚精竭虑呢?”说完就命令大臣拟定谕旨,将李鸿章晋封一封侯爵,子孙后代世袭封号,同时将李鸿章的牌位请进贤良祠,赐予谥号文忠因为李鸿章生前举荐袁世凯,就任命袁世凯为直隶总督,李鸿章的职位空缺由王文韶补替。。一位汉臣,能在死后得到如此的待遇,也算是万幸了。
处理完这些琐事,慈禧又想到了一个人,溥儁。此时,慈禧已经将溥儁的父亲载漪发配到新疆了,他的儿子大阿哥还留在宫中,这是不合法度的。将来如果真的让溥儁登基做皇帝,那么载漪一定不能戍守新疆,如果将其召回,洋人肯定会阻挠;不将其召回,又不好向溥儁和内宫交代。慈禧有些犹豫,就对李莲英诉说了此事,李莲英想了想说:“不知老佛爷是否还想立溥儁为新皇帝?”慈禧说:“本宫早就看着这个顽劣的溥儁不顺眼了!不知礼数,现在已经恶迹斑斑,将来不还得冲撞本宫?只是现在将他立为了储君,不好废黜罢了!”李莲英说:“先前太祖也有过这样的问题,一再改立,臣子们也没有什么异议!依奴才看,老佛爷这次废黜溥儁,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正显示了老佛爷的公正圣明,不让那不学无数的溥儁毁了我大清的名声!一个是又能够促进大清和洋人的交情,何乐而不为?”慈禧对此正中下怀,即刻就颁布谕旨,将溥儁大阿哥的名号撤销,赶出皇室。
慈禧一行人继续北上,看到洋人,一律都赏赐金银。到了直隶地界,袁世凯和宫中的贝勒亲王前来迎驾,并且奏请两宫已经准备好特别的火车,恭载两宫回宫。慈禧听了很是中意,立即命令袁世凯择定吉日,选定良辰到达永定门。袁世凯一一照办,选定了二十八日到达永定门。
当时铁路总理是盛宣怀,据说为了布置慈禧乘坐的专车,花费巨资:在慈禧、光绪帝和皇后的车厢中,都用金黄色的锦缎铺盖好,除了精美的御座和卧榻之外,还专门设了一道客厅作为军机办公的地方;后宫妃嫔的车厢中,一律用厚重的帘布将车窗遮起来,防止沿途的民众看到内在。
二十六日,皇宫的专用火车到达车站,王公大臣都等候在此,行跪拜礼迎接。慈禧就一直微笑致意,还嘉奖了车站总管杰多第。因为一路上官员呈献各种各样的珍宝金银,此时所有的行礼都堆积在车站,慈禧将行李包裹一一检点之后,才命令臣子们小心的装到车上,仅仅这些珍玩就装满了十一节车厢。然后,慈禧第一个迈步上车,光绪帝在旁边小心的搀扶着,随后是后宫妃嫔和王公大臣上车,汽笛声响,二十一节火车风驰电掣而去。
沿途中,太后看着窗外的景色,对火车的速度赞不绝口,为了显示自己的仁慈,她还特别下了一道懿旨:凡有中外人民观瞻,不必阻止。因此,火车上专为皇室准备的帘布倒成了摆设,除了风雨天气,全都开着车窗,任由沿途的民众观看。
二十八日,慈禧的专车到了永定门,车站旁边早就站列着满朝的文武大臣,等候着圣驾。还有一班洋人也在此等候,大臣们还为他们准备了专座。火车一点一点靠近站台,已经能够看清慈禧的欢颜,臣子们都跪拜在地,只有洋人站立不动。慈禧太后看见站台上的人群,还挥手致意,笑容可掬。
光绪帝先行下车,跪地恭请慈禧下车。等到慈禧下车之后,她又马上命令李莲英去清点行李。奕劻先上前请安,并奏请慈禧起驾回宫,慈禧说:“不忙!”说完就坐在准备好的宝座上看着站台里的洋人,微笑着致意。李莲英清点好了行李,将清单呈送给慈禧过目。慈禧太后细细的检验了一遍,满意地点头,又宣召随行的袁世凯,夸奖他有心,并且让袁世凯带代表自己赏赐铁路沿线的官员,袁世凯领命而去。慈禧这才慢悠悠的起身上轿,摆驾回宫。不过她嘱咐轿夫沿路慢行,她要好好的观赏京城之中的景色。李莲英在轿旁伺候着,与慈禧说话解闷。到了皇宫,慈禧又去太庙里烧香叩头,祭奠祖先,告慰回京之事。行过大礼之后,慈禧才上轿回宫。随行的大臣和后宫妃嫔们,也都进入了宫中。
略微休息了片刻,慈禧马上命令皇后去检视那些带回来的金银珍宝,看到它们都完好无损,慈禧才放宽了心;午后,李莲英陪着慈禧闲逛皇宫,看见那些被烧毁的残垣断壁,瓦砾废墟,又不胜唏嘘感慨一番。
一年多的西狩之行,终于就这样落下了帷幕。凄清了一年多的皇宫,终于又恢复了往日的喧嚣,几只乌鸦站在枯树上,看着阳光下紫禁城的剪影,平静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