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15章 伺机而行

第15章 伺机而行

书名:慈禧太后作者名:朱云乔本章字数:2878更新时间:2022-04-07 13:23:36

同治十三年五月,钦天监报告彗星显现,天象预警,但是慈禧和同治都不甚在意。一个预备着自己的万寿庆典,一个忙碌着到宫外寻花问柳。两个人都忙着各自的高兴事,并不觉得会有什么祸事。倒是内务府中有一名叫桂庆的官员,听闻同治帝一心只寻花问柳,十分的看不过去,就呈上一个奏折,指责皇帝年少好色,恐不永年,应该将谗言蛊惑的宫监严加惩办,杀一儆百。两宫太后也应该严加看护,免得皇帝沉迷美色等语。

同治帝看了十分震怒,刚想要下诏惩办桂庆,慈禧派人来所要这份奏折,原来,桂庆知道皇帝不会虚心听取意见,就暗中买通宫监,希望奏折能让慈禧过目。

慈禧翻阅了奏折,竟然觉得有些言过其实,就把奏折留在自己宫中了,过了几天,桂庆没见到慈禧的批复,知道自己的奏折根本没有效果,干脆托病辞官。从此,朝中更是无人敢上奏劝谏了。

转眼间,又要到了寒冬时节,慈禧的寿庆也到了时候,一切都遵照着乾隆时期皇太后的万寿成例来办,同时还封赏八旗内任职一品二品大员的年老官员。虽然是在国势衰微时期,但是礼数仪制并不能省略,万寿典礼的前三天,同治帝就带着皇室宗亲恭迎慈禧太后御驾慈宁宫,此时,慈禧复加徽号“康颐”二字,内有三宫六院的妃嫔,外有王公、学士、六部九卿,以及蒙古藩王等,统统跪地磕头,分班晋祝,只听得万众呼声震天,同声庆祝。拜礼之后,庆典开始,筵宴歌舞,群臣列坐,同治帝率先举酒恭祝慈禧慈体安康,并且还亲自仿效戏子跳一场舞,只为博得慈禧高兴。然后,亲王、贝勒等宗亲也都献舞献艺,众人都欢快非常,慈禧更是乐得众人的一片孝心,喜笑颜开。

这一场喜事,让所有人都觉得高兴,除了同治帝。

同治帝在庆典中踉跄奔走,蹒跚而行,旁人都还以为他是疲乏劳累,殊不知,同治帝已是大病缠身,苦楚不堪。

长时间的寻花问柳,不注意节制,让同治帝乐极生悲,染上了淫毒。下身生了杨梅毒疮。起先同治帝只是觉得稍微有些痛痒,他也不是很在意,以为没什么大碍,直到病情愈发的严重,他才心知不妙,但是由于宫廷内制度严格,皇帝起居都是有专人进行记录,并且要定期向太后进行报告,如果宣召御医,那么慈禧太后肯定也会知道,同治帝羞于召见御医,只得暗自忍耐,直到慈禧太后举行万寿庆典时,身上的 疮毒已经不便行走了。再加上连日来的劳累,让同治帝的病情更加的恶化。

同治帝强忍着不适,撑着一副虚弱的身子,在宫中为慈禧的庆典奔走了几天。等到庆典结束,已是力气耗尽,病榻在卧了。这时,慈禧才知道同治帝已经病的如此严重了。

后宫的妃子来探视皇帝,询问病情,皇帝一概以“连日劳累,导致身体疲乏”来搪塞,两宫太后探视时,也不好明说,只能讳莫如深。宣召御医诊视,御医也只能模棱两可的开一些草药的方子,喝下去也不见什么效果。大臣翁同龢则一直关心着皇帝的病情,每日情况如何,都记载于《翁同龢》日记上。

知子莫若母,慈禧看着同治帝被病痛折磨的不成样子,料定是与微行出宫有关,召来同治帝的近侍文喜和桂宝,严加审问,两个人战战兢兢的交代了皇帝微行时的所作所为,这让慈禧羞愤难当,重重的惩罚了两个人。但是,家丑不可外扬,她严令宫监侍卫,不准说出皇帝的真实病情。

关于同治帝的病情,臣子们的心中也大概有数,翁同龢与李鸿藻两人私下里就曾有过猜测:“怎么忽然之间就生了病呢?而且疼痛如此来势汹汹?”翁同龢问道,“难道是天花的余毒所化?”李鸿藻却摇摇头说:“不是天花的余毒。”翁同龢一脸的疑惑,李鸿藻忽然感到有些难以说出口,他有些费力的跟翁同龢解释,同治帝身上的溃烂处,有可能是梅毒发作。这让翁同龢恍然大悟,但是这是骇人听闻的恍悟,他有点不敢相信的继续询问李鸿藻:“这……这是听谁说的?”李鸿藻悄声说:“御医李德立!”翁同龢又问:“他不会弄错了吧?”李鸿藻摇摇头:“肯定不会,这是什么病,他要是没有把握的话,敢瞎说么?”翁同龢也是摇头:“真是不敢让人相信……”李鸿藻说:“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听那些宫监交代,不但去了八大胡同里的清吟小班,还有一些更下三滥的地方……据李德立说,早在八月间就有了一些症状,只是没有在意,现在看来好像是发作的有些突然,但是仔细算算时间,差不多都有来由了。”翁同龢诧异的问:“李德立为什么不早早禀告呢?”李鸿藻说:“他肯定不敢,前几天只是悄悄地对恭亲王奕说了,现在看实在是瞒不住了。其实,早说也没什么用处,因为这种病,好不了了……”

等到十一月份,同治帝的面部也生出了斑点和脓疮,一个面白唇红、漂亮异常的君王就这样狼狈不堪,好像是混世魔王一样。两宫太后传令御医,要是有人问起皇帝的病症,就说是天花,如果有谁敢泄露半点风声, 严惩不贷。

此时朝廷的政务一切都有由军机大臣李鸿藻等人代为处理,但是慈禧又恐怕政权落入别人手中,急忙召集宗室亲王商量对策,众人商议酌定:先由醇亲王奕譞领衔奏请身体欠安的同治帝静心调养,然后让同治帝降旨内阁。十一月十日,内阁颁发谕旨:

    朕本月遇有天花之喜,经醇亲王等合词吁恳,静心调摄。朕思万几至重,何敢稍耽安逸。惟朕躬现在尚难耐劳,自应俯从所请。但恐诸臣无所禀承,深虑贻误,再三吁恳两宫皇太后,俯念朕躬正资调养,所有内外各衙门陈奏事件,呈情披览裁定。仰荷慈怀躯体,俯允权宜办理。朕心实深欣感。兹此通谕中外知之。钦此!

第二天,又有一道谕旨以皇帝的名义颁发出,封慧妃为皇贵妃、瑜嫔为瑜妃,珣嫔为珣妃。这一道谕旨又让群臣莫名其妙,因为皇帝已经病情严重,怎么还会有心思加封嫔妃?但是明白的人都知道,这是慈禧太后的主张。

接下来同治帝的病情似乎有些好转,翁同龢在日记中写道:“圣上今日脉气更好,见昨酉方。用枣仁、远志,少寐故也。见起居单,歇着时却不多,而饮食亦不少,(元宝汤进六碗,一昼夜九碗,又老米粥一碗)可庆也!”

这之后,同治帝的病情更加的恶化。

二十日,“腰间肿痛作痈流脓。项脖臂膝皆有溃烂处。”

二十三日,“脉息皆弱而无力,腰间肿处两孔皆流脓(亦流腥水)而根盘甚大,内溃则不可言,意甚为难。”

二十七日,“看昨方,按云脉滑缓无力,惟肾愈流注,浓汁虽稍见稠,而每日流至一茶盅有余,恐伤元气云云。”“起坐时少,流汁极多,殊委顿也。”

这期间,两宫太后请了许多御医和民间的名医,但是这些人大都瞧不出什么名堂来,就算是看出皇帝是什么症状,也不敢开方。还有一位由荣禄推荐的医治外症的民间名医八十九岁的祁仲来珍视,他为皇帝开了一副十全大补汤,但是慈禧并没有采用。因为她对自己皇儿的病情是有数的。

十二月初二,翁同龢的日记记载:“今日方匆匆一看,用酒连、葛根二钱也,不可解不可解。”用这种药事什么目的,他不明白,事实上,这些御医已经知道同治帝的病情已经回天乏术了,这些无关痛痒的药方只不过是在拖延时间而已。

到了十二月初五,皇帝的脉象已绝,酉时崩逝。

顷刻之间,宫内哭声大恸,两宫太后命令宫监召集大臣到皇帝的寝宫东暖阁哭别,刚到门口,大臣们就听得宫内一片嚎啕之声,凄惨至极,众人都不知不觉流下眼泪,鱼贯而入宫内,只见龙床上直挺挺的卧着皇帝的尸体,身上罩着龙袍,准备入殓。那些后宫的妃嫔,站立在一旁,啜泣掩面,只有阿鲁特氏皇后早已经哭昏过去好几次,醒来就依然恸哭不已。王公大臣和众人都陪着大哭了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