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7章 镇压捻党

第7章 镇压捻党

书名:慈禧太后作者名:朱云乔本章字数:2334更新时间:2022-04-07 13:13:18

但是这一切都还没有结束,张洛行虽然已经受擒被杀,但是他的儿子张总愚还是猖獗得很,他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纠结了父亲旧日的党羽任化邦、赖文光等人,东突西驰,渐渐又蔓延为一大祸患。

同治三年七月,天京失守的前夕,西北太平军和捻军的联合部队,正与僧格林沁的部队交战,不能解救天京。于是天京孤立无援,沦陷为清军的战俘。消息传来,这支联军队伍大受打击,士兵们再也无力抵抗,眼看着就全面崩溃了。但是,赖文光此时此刻挺身而出,将手里几万捻军与残余的太平军联合起来,进行改编。赖文光与张宗禹、任化邦、牛宏升等共同立下了“誓同生死,万苦不辞”的誓言,他们接替了太平天国未完成的事业,率领着全国的农民起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赖文光领导的新捻军,将原来的步兵作战改为了骑兵,并逐渐组装成强大的骑兵队伍,他们以流动作战为主,经常是偷袭清军之后就撤退,战斗实力大大增强,几次取得了实质性的胜利,这也为稳定军心起到了一定的鼓舞作用。于是,一个全新的战争局面打开了。(和主题离题太远)

同治四年五月十八日,捻军用千里急行军设伏歼敌的战法,在山东菏泽高楼寨,一举消灭了清王朝在北方的劲旅——僧格林沁的马队一万一千余人。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内阁学士全顺、总兵何建鳌、额尔经厄等重要将领和一些文职官员,全被击毙。这次大捷使清廷大骇,两宫太后都震撼得很,只是朝中一时无人能够抵挡气势嚣张的捻匪,慈禧太后连忙调曾国藩为钦差大臣,率湘淮军北上攻捻。两江总督的任职,改任为李鸿章。

曾国藩接任后,一反过去僧格林沁“狂奔穷追”的战法,采用“重点设防”、“布置河防”和“查圩”等新的战术方针,在山东济宁、河南周家口、安徽临淮和江苏徐州四个地方,设置重兵,广泛的储存弹药和粮草,但是在安徽庐州、山东兖州、河南归德等十三个地方,他只将少量清军驻扎在那。他想要“变尾追之兵为拦头之师,以有定之兵制无定之贼”。另外,他还在运河水运方面花费了不少心思,他调遣部队,建筑工事,想要运用天然的河道屏障来阻击捻军,布置好一切军事设防,曾国藩以徐州作为营地,以逸待劳的等待着捻军的到来。

但是,赖文光领导的捻军,是只走乡村不攻城市。清军在城里驻扎,捻军在农村流动,各行其是。又因为捻军实行流动战术,骑着战马到处走动,把曾国藩苦心经营的河道防线逐个击破。这时,湘军与周边部队产生了一些矛盾,导致官兵们无心恋战,屡战屡败。

同治五年,屡战屡胜的捻军在四川建立了一个类似于太平天国的政权,当下众首领们商议将捻军分为两支:一支由遵王赖文光和鲁王任化邦率领,留在中原地区继续坚持与清廷进行斗争,称为东捻军;一支由梁王张宗禹和幼沃王张禹爵率领,称为西捻军。东西两支捻军成为犄角之势,互相应援。

与此同时,精于权术的曾国藩,上疏告病,自称精力已竭,不堪重任,愿意降为散员,留营效力。两宫太后先是极力挽留,经过曾国藩再三的请求,就命令他推贤自代,曾国藩遂推荐李鸿章视察徐州,并推荐自己的胞弟曾国荃移驻襄阳。太后准奏,于是,清廷改派李鸿章和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分别攻打东捻军和西捻军。

李鸿章成了“剿捻”的主帅,萧规曹随,他任然按着曾国藩的办法与捻匪对抗,但是,很快,他就尝到了四次接连溃败的苦滋味。捻军和太平军不同,他们人数很少,没有具体的根据地,所以采取游击的战术,作战也非常灵活。但是清廷作战的人数众多,调动起来非常的麻烦,经常要被捻军牵着鼻子走,疲于奔命。

和李鸿章交手的东捻军首领赖文光非常足智多谋,副将任化邦骁勇善战,这两个人配合起来极为默契,又因为清廷的士兵各自为营,互不相帮,所以,战争优势一直都在向捻军倾斜。李鸿章知道如此下去,吃苦头的就是自己,他痛定思痛,吸取教训,重新组织队伍:他把湘军改编成四支精锐的部队;此外,他还增加了骑兵的训练力度,因为捻军都是习惯于在北方的平原上骑马,速度十分的惊人,来去都飘忽不定,任湘军怎么努力都追不上。根据这个特点,李鸿章开始注重骑兵的耐力和速度训练。

为了尽快的训练出高素质的骑兵,李鸿章的手下刘铭传还想出来一个办法,他将一个大大的金元宝吊在大营的门口,并在旁边点上一炷香,规定士兵在一炷香的时间内绕着营盘骑马跑上三圈,第一个跑完三圈到达终点的士兵就会得到这块元宝。这个方法十分的有效果,士兵们有了动力,训练时更加的卖力,三个月之后,跑得最快的那个士兵已经能在一炷香的时间绕着十四个营盘跑三圈了。

在对付捻军的策略上,李鸿章采取“倒守河运”的方法,因为捻军已经突破了运河的防线,进入山东,李鸿章决定要守住运河西线,不让捻军回师。于是,李鸿章不顾山东巡抚丁宝桢的不满,直接把大营搬到了济宁,这样一来,山东就成为了主战场。同时,李鸿章还采取了“进扼胶莱”的方针,当时的捻军已经进入登州和莱州,湘军各部听从李鸿章的命令分别守住胶莱河的各段,但是,捻军识破了李鸿章的计谋,多次反扑胶莱河。不出一个月,胶莱河东段竟然被攻破。李鸿章别无他法,只得死守这条运河,可是,势如破竹的攻势让李鸿章没有进攻的优势了,但是李鸿章就是告诫士兵一定要守住运河,后来捻军多次强攻运河都不能成功,只好改去鲁南、苏北一带。只是这时的捻军势焰已衰,部众零落了。

刘铭传买通了任化邦手下的一个小头目潘贵升,当任化邦率领队伍走到日照县时,清廷官兵对着打杀一阵,这时,潘贵升趁机开枪射死了任化邦,带领着手下俯首乞降。赖文光南走扬州,也被清廷官军前后夹攻,束手就擒。趁着士气大振,李鸿章将八万湘军、淮军合迁于济宁,共同剿灭了东路捻军。剩下的西捻军由陕甘总督左宗棠尾追平定。

消息传到了朝廷,慈禧太后和群臣为之欢欣鼓舞,一干人马统统论功行赏:李鸿章和驻军将领都受到了丰厚的赏赉,李鸿章升任协办大学士,左宗棠也加赏世职,就连曾国藩也跟着升迁为体仁阁大学士,赏加一等云骑尉世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