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青囊
书名:医中行作者名:凡心本章字数:2060更新时间:2022-04-03 08:01:03
再次醒来,司空青发现依然附身在这个老者身上,只不过周围环境有了变化。
如今所在之地,是一间普通民房,老者正在救治一个中年人。
此人受伤极重,其左侧胸部下方位置血肉模糊,甚至已有断裂的肋骨露出。老者让人按住伤者,用清水擦洗伤口,开始施救。很快,救治结束,包扎完毕。
让老者奇怪的是,整个过程中,病人不仅没有丝毫挣扎,连一下呻吟都没有。后来才知道,原来中年人的伤是被打所致,受伤之前曾喝的酩酊大醉,此时估计还在睡梦中。
受此启发,老者又对迷药一类药物进行研究,经过多番尝试,最终混合曼陀罗花、生草乌、香白芷、当归、川芎、天南星等物,研制出具有麻醉作用的药物,取名麻沸散。
“若病发于内,针药所不能及时,可令其先以酒服麻沸散,待其醉倒无知觉,可剖腹背,分割病源,此即可治。”老者的声音突然传来,没等司空青有所思考,眼前再次模糊,继而昏迷……
再之后,司空青就在这种苏醒、昏迷的往复中不断见证老者的医道。
两名官员头疼发热,同来找老者看病。问明病情,老者开泻药一副,发汗药一副分别交给两人。面对疑惑,老者解释道,前病在内部,该以泻药渡之,清通肠胃,后者只是受了点外感,只需发汗即可。两人按此服药,果然药到病除。
遇一壮年肚痛,十多天胡须眉毛脱落。老者把脉诊断,确定这是他体内脾脏溃烂,需得开腹治疗。于是让他服了麻沸散,打开腹腔,把坏死的脾脏切除,再缝好创口,敷上药膏。一段时间后,壮年康复。
一髯须武者,曾被流矢击中,贯穿右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但每到阴雨天气,骨常疼痛。老者观后,提出需破臂作创,刮骨去毒,方可根治。髯须武者在未服麻沸散的情况下,伸出手臂,以下棋分心之法,由老者割肉刮骨去毒。
一位李姓将军请老者给他的夫人看病。老者一探脉,这是怀孕时伤了身子,胎儿留在腹中。将军则道妻子已于月前生下胎儿。据老者判断,将军夫人原本应生孪子,一个已先生下,另一个坏死腹中。老者开了汤药,再施以针灸,将军夫人果然产下一个死胎。
……
时光荏苒,一晃八年。
八年间,老者游历四方,救治的病人不下数千上万。
他熟练掌握养生、方药、针灸和手术等治疗手段,诊断精确,方法简捷,疗效神速。遇药物可医的,老者仅需数种药材,按比例分量适当调配,煎过后便教病人服用,基本药到病除。需要用针治,一般也不过针扎一两处穴位,待到病人反馈就应声拔针,效果拔群。诊断病根在身体内部,针药效力不足的,就考虑剖开割除,让病人饮用他的麻沸散,待对方失去知觉后,开刀切除患处。
司空青也在不知不觉中从静待旁观,转而揣摩思考,最后一一印证。这些病人中,前五百人,他只是观摩,上千人后有了选择性的思考,到后五千人已能初步判断,最后的两三千人,他诊断的正确率已经超过九成。
这种感觉,就像被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毫无保留的手把手教导一样。而且这种教导更加真实,更加深刻。因为自己与老师的所见所感都完全一致,全无缺失。
可以说,借助老者之手,经过这么多年的“亲手”诊治,司空青的青医水平,已经可比当世神医。
当然,这种往复并没有因为司空青的成长而停止。
十天、三月、一年……也不知道过了多少个轮回,司空青这次附身到老者身上时,老者此时正与一名身着华服之人交谈。
言谈中,司空青知道此人早年得了一种头风病,中年以后日益严重,每次发作,必然心乱目眩,头痛难忍。把脉问诊之后,司空青已先行判断,这种病应当是华服之人平日脾气暴躁,肝脾易伤,导致风邪入侵造成的。要缓解这一问题,应当针扎鬲俞穴。但对方年事已高,且患病多年,能否彻底根除,还是两说。
没等他想完,果听老者道:“丞相日理万机,平日欲望过多、思虑过盛,受风邪入侵,以致头患偏风。当行针于胭俞,或可缓解。”得到授意后,老者以此施为,针扎胸椎部的鬲俞穴,片刻后丞相便脑清目明,疼痛立止。丞相大喜之余,安排客房,犒劳老者。
饮宴完毕,老者回到客房,却心有所虑。
“丞相患病年久,病根存于脑中,风涎不能出,则无法根除。吾虽有一法可解,但需破开脑颅,取出风涎。但丞相疑心甚重,且身份高贵,必不肯轻易开颅取涎。但除此无法,吾轻则将有牢狱之灾,重则……哎!”老者有些感叹。
果然,不久之后丞相头痛复发。老者再被请至丞相面前,施针缓和。这次,他不等丞相问及病情,主动如实相告。丞相听后大怒,认为老者想加害于他,便命人将其抓入牢中。
入狱后,老者自知再难出去,就全身心放在写书之上。
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这次司空青观看老者书写时,并没有往常那种昏迷眩晕的感觉,他也第一次看清了书中所写的内容。老者所记录的,都是这些年来他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以及对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其中绝大多数,司空青自己也都曾“亲历”过。
“这本书似乎有点眼熟,好像与我八年前那本被烧过的古书有些相似。”司空青看了看老者所写内容,让他想起了老爷子留给自己的那本破旧古书。
再一细看,老者此时所写的内容,居然与古书如出一辙,只不过内容比古书更加全面。
当他还想细看时,老者突然收笔,并合上书籍。
一股更加苍老的声音,传入司空青的耳中:
“此既已成书,当传于后世,吾无憾矣。书中所记乃吾平身所知,针灸、药石、养生包罗万象,吾当名其为青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