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5章 读书
书名:极品县太爷作者名:爱吃波波鱼本章字数:2076更新时间:2023-10-28 08:20:30
安南人按照自己的贫富差距,做出的选择各不一样。有钱的人自然住的是最好的客栈,没钱人则是几个人凑钱租房。
若是长期居住,有钱人自然会在京师置业。但此番以举人身份来到大明,不需旬日,便会参与秋闺,随后任官离开京师。
若是秋闺高中,留在京师,在置产业也来得及。
眼下他们大多在被称作是秋闺客栈的客栈当中居住,此处静谧,一是无多少客人。
二是安南举人不乏出发阔绰之人,直接将整个院子包了下来,好让随从居住,又临时聘用婢女,管家,将其当做是自留地。
他们对大明虽然认同,但还没到可以托付一切的地步。他们在京师不忘奢靡生活,却也不敢全心投入大明。
谁知道大明皇帝什么时候跟文官一起抽风,再度将安南拱手相让。
安南虽然再度被纳入大明直辖不久,但一直以来安南北部都是大明文化的辐射区域,文化跟大明两广相近,贸易也十分频繁。
有钱人之外,也有没钱人,他们连大明的客栈都住不起,只能住在国子监当中。
在大胆尝试下,他们发现自己可以蹭课。
国子监内部人员固定,但对求学者却不是十分严苛,并不会将其拒之门外。归根结底还是在于这个时期的国子监名声不好,很少会有人将自己的子嗣送入国子监当中。
往前一百多年国子监的名声,不是短短数年就可以扭转的。
在人员不满的是,各科夫子对这些外来者并不抗拒。赶一只羊是赶,赶一群羊也是赶。
安南的读书人们很快发现大明的教育水平远远高于安南的夫子了,这些夫子有老者,也有年轻人。但无一例外都是有真才实学的。
无论是夫子,还是学生,孙应奎都采取了清除政策,无能之人,纷纷在一次次考试当中被踢出国子监,安排到偏远地区充当教谕去了。
学生则是打道回府,要么去下一级的学校当中读书,要么直接回家继承遗产。
这年月国子监虽然烂了,但能够进入其中混日子的人,仍旧是非富即贵,其中不少人都是勋贵或是官员子弟。
之所以留在国子监,纯粹是他们不学无术,科举无望,只能来混日子。
随着国子监以及大明地方学校制度不断改革,国子监风气一改,好的夫子让学生的水平不断提高。
八股还是循规蹈矩,但八股之内的内容,国子监直接领先大明一个时代。
大明其他地方都还在邯郸学步的时候,陆子吟已经开始高强度辅导夫子,国子监的监生们。
一本本染满油墨气息的教材,以及陆子吟因材施教下,年轻的夫子们进展神速,很快便将自己学会的东西,反哺给了学生们。
当安南举人们第一次跨入大明的最高学府时,他们被此地自由的风气感染,用着磕磕绊绊的大明官话与夫子们进行交流。
无论是数学律法还是匠造八股,夫子各有所长,总能给学生们一个还算满意的答案。
大明上下真正可以给予满意答案的人只有不在国子监当中的陆子吟。
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八股数学,陆子吟无所不知。
哪怕他好几次说过自己对八股没什么兴趣。
但这样的话,在大明状元说出口之后。自然是没几个人赞同,大明状元都不会八股,谁还会?
偏偏八股这个东西只是科举用的,科举之后便无人需要使用八股。
陆子吟也没机会露馅儿。
一直以来,陆子吟都是以干臣形象出现在大明朝堂上面,而非是青词。
这也是让许多人对陆子吟有所好感的根本原因。
无论是严嵩徐阶还是李春芳,都是以青词闻名。
跟他们相比,陆子吟是全然的异类。
不管陆子吟损害了多少地方势力的利益,但许多人对陆子吟并非是皇帝的人十分满意。
大明君臣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陆子吟复杂的身份让他足以成为帝党。
偏偏陆子吟跟皇帝的关系一向谈不上多好,反而是皇帝猜忌的对象。
文官有阵营之分,而在民间,无数受到陆子吟恩惠的读书人,他们才是文官真正的主体,他们不只是夫子老师,更是大明预备役的文官,会不断往上爬,成为大明的主宰者。
更别说年轻人天生就不喜欢传统的东西,八股这样的东西,在许多人看来都应该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面。
安南人在国子监当中体会最深刻的便是大明平南国公才学渊博,以及此处的自由。
在国子监当中,哪怕是骂皇帝,也是不奇怪的事情,更别说是骂权臣。
如此风气,自然让他们意识到了跟大明相比,安南只是一个穷乡僻壤,如今能够再度称为天朝上国的一部分,是多么荣幸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压力有多大。
大明改革不断推动下,陆子吟必须做出榜样,将改革推行下去,而且是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见效,而不是三五年后。
“阮兄,这边坐。从天津卫到京师一路上你们休息的如何,是现在开始学习,还是明天?”
“胡兄,现在吧。”
被称之为阮兄的阮志明此刻却是不敢有丝毫松懈,他方才进来便察觉到此间人人身上都有书卷气息,一看就是饱读诗书之人。
倒不是仅仅是这些监生穿着,而是他们三三两两,或是小声辩论,或是谈笑自若。
如此姿态直叫他羡慕的很。
整个安南,哪有如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倒不是他瞧不上安南,而是在国家分裂,军阀混战的年代,所有人的目光都定格在明日,而非未来。
甚至许多人连今天都熬不过去,或死于兵祸,或死于饥荒,瘟疫。
好在,眼下大明设立安南行省后,战争已经逐渐消弭,只有在邸报上面偶尔能够看到安南边境地区会有些许战斗以大明获胜而结束。
饥荒瘟疫更是被大明轻松解决。
大量船只运输来的大夫,草药,以及更新的分配制度,都让百姓的日子逐渐好过。
更别说他们这些读书人了,自己有书读了,还能在大明京师读书,做官,未来更可以造福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