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55章 大建设
书名:极品县太爷作者名:爱吃波波鱼本章字数:2113更新时间:2023-09-29 21:12:48
翻开徐渭送来的奏报,陆子吟陷入思索当中。
阮向龙跟胡月吉的到来只是一个插曲,可以很重要,也可以一点都不重要。
对陆子吟而言,他更在乎的是两个人才的加盟。
相对其他人,这两个人更实在一点。一个懂数学,一个懂水利,都是技术型人才,给个不高不低的官职就能做招牌。
对于不走正规途径科举,一步步往上爬的官员,大明一向是颇为警惕,对付他们的手段也有束之高阁,给他们高官厚禄,却不给他们做事的机会。
还有便是像陆子吟这样,给技术官僚技术官职,让他们做事,也给他们位置,但这些位并不紧要。
技术性官僚,在什么地方都是受欢迎的,大明也好,安南也罢,这些人没什么野心,也没有往上爬的本事。
许多镀金的人都需要他们作为自己的踏板。
反倒是蒸汽机车使用橡胶后,可靠性大大增加,速度也提升了,这才是关键。
陆子吟不知道工匠们从一到一百需要多久,但他已经意识到了,让安南更加稳固的机会到来。
作为资深的管理者,陆子吟很轻松的便在安南勾勒出了完善的运输体系,除了船只之外,还有铁路。
在大明还算是新鲜玩意儿的铁路,在安南同样是新鲜玩意儿。从勘探到完善铁路网,至少需要三到五年时间。
即便如此,陆子吟还是不厌其烦的现在就开始计划。
没什么比早一点计划,更形式有效的法子。
大明如火如荼的铁路建设已经开始,无数冶炼厂在大量人工投入下,很快就获得产出,来自四面八方的工匠们第一时间培养新的工人,手把手的教导徒弟。
在文字以及师徒制度下,冶炼厂的扩张速度,远远高过铁路建设。
大明铁路系统没有更新之前,马拉火车对铁路的需求并不高,加上京师到天津卫,再到山海关,或是关外的铁路,都是修建在一望无边的大平原上。
大平原地形简单,只需要跟沿途村民说明情况,一旦他们经过的地方有人扒铁轨,那他们要受到处罚,会被罚款。
虽然百姓对于铁路没什么责任,但这是封建时代,上面说你有责任,那你就有责任。
即便百姓不满,也不敢不。
地方乡绅更是知道厉害,这年月能够做火车的都是权贵,寻常人根本坐不起。
一旦出事,就算是朝廷不追究,有钱人的家眷也会追究,严查下来,自己也得被牵连。
封建时代就是这样不讲理,有钱有权就是蛮横。
同一时间,随着大明钢铁产量增加,铁轨,钢轨的品质也在不断增加当中。
铁制品的价格降低,反倒是附带好处,让一个个钢铁厂辐射区域内的百姓日子好过了不少。
水泥钢铁木材有了之后,平原地区一支支工程队开始修建铁路,跟后世一样,许多铁路都是走得最好走的路线,汇聚的区域还是后世的哪些区域。
甚至于随着时间流逝,京师已经有了第一个版本的黄河铁路大桥。
至于长江,现在还没人敢设计长江铁路大桥,但也快了。
钢铁结构的桥梁,最大的问题是如何面对黄河冬天的凌汛,以及地上河。
黄河治沙仍旧严峻,严峻到大明上下没人敢提及此事。
似乎没人提及,就不会发生一样。
这样的鸵鸟政策陆子吟看不惯,但能够治理水利专家的专家,还真不好找到。
那毕竟是黄河,不是普通河流,治理难度不是一般大的。
其他王朝最担忧的钱粮,大明现在并不匮乏,想要治理黄河更是手到擒来。
唯一的问题是,谁能担此重任?
一时半会儿,陆子吟也没有好的人选推荐。
大明的培养机制,只能培养出无数的官僚,而不能培养出专科人才。八股考试,更是扼杀了读书人的想象力,他们必须套用固定格式才能顺利考中童生,秀才,举人,进士。
在数学,理科这一块,大明是一点都不培养人才。
哪怕是偶尔有那么几个天才,也无法独自一人建立体系,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传承断绝。
眼下大明,只有开了更多的科举,才能解决这一个问题。
“任重而道远啊。”
陆子吟心中喟然长叹,虽然工业可以自下而上培养人才,但工业之外的行业想要自下而上培养人才,那是白日做梦。
熟练工是顶不了工程师的,更别说富有创造性的发明者。
陆子吟想要的是具有大视野的专家,这些人不会在网络上面大放厥词,而是扎UN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专家。
......
徐渭满心欢喜的发现,清化局势已经稳固,士绅们对大明的不欢迎,不合作在馅饼儿的狂轰乱炸下,人人都产生了迟疑。毕竟大明是真的有钱,有权利,军队还能打。
是反抗,还是加入大明,对庶民来说这不是问题。他们一向不关心统治自己的人是谁,城墙上面的大王旗再怎么换,自己也是要缴纳赋税的。
小贵族,小地主组成的士绅却是犹犹豫豫,他们出于对名声矜持,不愿意立刻归顺大明,却又不愿意落在其他人后面。
大明什么都没说,只是用动作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反抗者死的并非是玩笑话,而是大明正在做的事情。
偌大的安南愣是被大明万余军队轻松镇压,数以万计的反抗军被轻松碾碎。
战争摧毁了安南原本的格局,幸存者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抱上大腿。
大明的平西侯便是幸存者们唯一能够抱住的大腿,这一点他们很快就会意识到。
大明的皇帝是有多不靠谱。
面对邀请,徐渭可以老练的应对,微笑的告诉他们自己接下来还有什么安排,无法赴宴。
但在结尾的时候,又恰到好处的告诉他们,平西侯对安南的一些规划,其中哪些还需要讨论,那些现在就要送往朝廷,让皇帝决断。
无论哪一个,对这个时代的人而言,都极具冲击力。
什么是火车没啥人知道,但人人都知道大明的驿站提议,以及完善的海运体系。
简单说就是,从现在开始,大明有了海运体系,安南的每一个港口都会被纳入大明的贸易当中,除了贸易之外,更为频繁的人员流动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