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1068章 读书人

第1068章 读书人

书名:极品县太爷作者名:爱吃波波鱼本章字数:2106更新时间:2023-09-06 23:08:56

南直隶,苏州一间学校里面,朗读声不绝于耳。

本就是学风鼎盛的江南之地,随着朝廷暴富,广开学校下,读书人越来越多。

即便是贫寒百姓,也能够将孩子送入学校当中学习百家姓,千字文,掌握算数等生活技能。

在遍地都是文盲的大明,读书识字已经算是人才,会算数更是可以列为重点培养对象。

随着海贸,陆地贸易愈发昌盛,各个商会都发现自己培养的人才有些不够,便倾向于在学校当中挑选更多的优秀学生,签订十年起步的契约,将其一步步培养成为自己人。

成为商会的职业掌柜,或者是跑商的掌柜。

这一间学校的校长往日头疼好的学生因为家境贫寒,没办法继续读书,只能去做学徒,要么做工匠,要么去做商贾。

现在他开始头疼另外一件事情。

随着朝廷邸报上面增加举人名额,提出只要可以在当地教书育人五年便可以参与科举,便立马有一些读书人心动。

没办法,江南之地的秀才,学问堪比贵州的举人。许多人实在是科举不起,考不到举人,直接去当了师爷。

绍兴师爷并非只是绍兴一地,而是整个南方广泛存在。

大量小农之家只能供给子嗣乡试几次,秋闺几次。一旦不成,举人还能从县丞开始做官,只是没有进士身份,这辈子也难以爬上去。

但秀才连做官的资格都没有,眼下在大明各县的学校当中,也只能当一个老师,运气好的能够兼职教导主任之类的管理职位。

这些人,就是陆子吟最想要招募的人。

而这些人,也是各地学校的中流砥柱,他们的学问没问题,只是运气实在是不好。

“校长。”

木头门被敲响,外面的声音打断了校长的思绪,已经五十岁的校长放弃了当官,也放弃了科举。

早年他也当过教谕,也就是管理一县的学生,后来觉得没意思,便回家了。

现在重操旧业纯粹是大明政策变化,举人不工作,也会吃不上饭。

没了优待士绅,教书育人久了,他也喜欢上了这种感觉。

虽然校长不是什么官员,但学生家长尊敬他是看在眼中的。而且校长实际上是没有多少具体的教学任务的,中小学更多的是扫盲。

好的学校,一个寻常举人是没有资格当校长的。

必须是上面有人,以及名声极大,因为某种原因不愿意出仕,而是早就在教书育人的才有资格做好学校的校长。

这种学校相当于后世的大学,实行的是宽进严出,老师十分严苛,学校里面的主流思想是心学。

王明阳死了,但他的心学流派在江南之地愈发鼎盛。

嘉靖又是什么都不管的性子,便也没有禁止心学。

甚至陆子吟对此也没什么感想,他不是理论大家,更喜欢做事,而非研究怎么做事。

“进来吧。”

校长叹了口气,看向门口,只见一个年轻士子不好意思的站在门口。

“行了,不想进来就不进来。要是去西南的话,我帮你写一封推荐信。正好徐文清跟我有一些交情,算是朋友。”

“多谢校长。”

门口的人深深一弓。

校长只是叹气,这些不错的年轻人,也不知道他们将科举当做是自己奋斗一生的目标,是对是错。

不管是做官还是做人,都应该做好眼下。

而不是为了科举,才去教书育人,整个就是本末倒置。

可偏偏他不能说平西侯的做法是错的,西南地区教育真的不行。

“校长。”

门口忽的又有人了,来人敲敲门,在校场例行公事的说完话之后,只是眨巴眨巴眼睛:“我是驿站的,有一封苏如新的信,校长您查收一下。”

说着,来人入内,将一个小本本递过来,这是签收的凭证。

识字的人写字,不识字的按手印。

“多谢。”

校长苏如新签字后,将人送到门口,回来拆开信封方才发现,信来自于贵州,是徐渭写给自己的。

信的内容很简单,西南需要老师,更需要好的校长,你来不来?

“去还是不去。”

直到放学回家,苏如新脑袋里面想的还是去不去的问题。他不求科举,陆子吟的政策对他并无作用,他不准备科举。

但教书育人一事,他却是不知道该不该推辞。

想了又想,他没有答案,便索性一封,书信给师兄陈九川。二人都在南直隶,相隔不过数百里。

不过两日,他便见到了自己的师兄。

“走,与我一道前往龙场。此番不悟道,去讲学。”

龙场便在贵阳西北,勉强算是一个县。

“师兄此番前来,只是为了讲学?”

“西南即将大治,北方有其他门人,南方正好你我兄弟二人弘扬心学。此番你我并非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大明!”

大明是什么样子,不言而喻。陈九川以及苏如新不愿意当官,并非是个例,而是十分广泛。

正德也好,嘉靖也罢,都有自己的方式跟文官斗争,嘉靖还成功了,让现在朝堂上面的官员互相牵制,皇帝手中的权利空前的大。

这让陈九川看不到朝堂上面的希望,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民间,希望心学发扬光大之后,能够改变大明现状,让尸位素餐的官员少一点。

只可惜,他的想法只是想法,难以践行。

许多心学门人,之所以学了心学,要么是追赶时髦,要么是想要靠着心学提携,当上大官。

很少有人是真的对心学感兴趣。

陈九川算一个,他认为自己的师弟,也在龙场跟随老师的苏如新也是其中之一。

只可惜苏如新运气不好,是苏州府人,是江南竞争最激烈的地区,乡试根本考不中举人。

随后,苏如新就摆烂了,看着教书育人,倒是得了一些成绩,名声很好。

名声好是大明做许多事情的前提,让你们总是相信道德好的人做事更靠谱,道德不好的人,则是坏人。

但事实上,名声只能决定一个人的上限,而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下限。

朝廷有很多人的名声都不好,尤其是平西侯。可平西侯就是那个改变了大明的人,在嘉靖一朝做的事情堪比开国。

改制,暗地里面的斗争不知道有多少。

要不是平西侯杀得人头滚滚,根本没人愿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