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2章 百姓的感激
书名:极品县太爷作者名:爱吃波波鱼本章字数:2098更新时间:2023-08-21 00:21:06
船队向北并无任何障碍,甚至连靠岸都没有。
一直到天津卫,身边的大小船只多了起来,船上面的商贾们这才知道自己已经进入渤海湾,马上就要靠岸了。
“咋个这么多小船哦。”
跟大海上不一样,渤海湾内的小船数目很多,这些小船能够在渤海内航行而不翻船,虽然没有横跨大海的能力,但也能沿着海岸线,甚至进入内河当中运输,算是另外的生命线。
渤海连接的并不仅仅是一段黄河,还有海河等河流也流入渤海。
“都是运输货物到开平中屯卫,甚至山东的小船。大船做的都是海贸,不愿意为了些许货物便行走多地,便在码头上面卸货后,将货物散发给整个北直隶,甚至辽东一部分。再由着运河进入大明内地。”
边上一个军官解释,他们都是海军出身,对海贸以及商贸十分熟悉,倒是知道这些小船的存在逻辑。
“多谢大人解释,只是我看这边船上好像都有很多牲口,天气马上就热起来了,还要往南边运输牲口吗?”
军官道:“牲口一年四季南方都十分匮乏,尤其是肉食。眼下运输的都是吃的,而不是养的。养殖用的牲口都是冬天运输为主,价钱也略贵一些。”
“那这里距离靠岸还有多远?”
“寻常靠岸要一个时辰。但这一支船队算起来是军方负责,可以在边上的军港登陆,一刻钟就能靠岸。”
天津卫的港口并不仅仅是民用,还有一部分军用。这两边泾渭分明,民用的全都是民船,军用的在大多数时候也是民用的。
只有在眼下,军用的才会优先让军队的船只登陆。
还是那句话,大明的造船技术不是看一眼战舰就能模仿走的。
码头上面的码头工人忙的要死,从码头再到不远处的火车站,或是骡马市,都需要人力。大牲口的任务是拖拽,人力作为辅助,需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搬运。
从船上到船下,需要大量人力。
在农业时代,这些码头工人辛辛苦苦工作,收入其实并不低。陆子吟都督各地,立下的规矩不少。其中便有善待工人。
这些以卖力气为生的码头工人的收入多少原本并非是自己自己是否努力,而是旁人决定的。
陆子吟到来,让码头工人有了组织,不至于被商贾,官府联手剥削一番。
码头工人创造的价值不会减少,只会被转移。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则是,码头工人很容易滋生黑恶势力。被压榨的地方自然有反抗,但不是所有的勇士都会一直不变,勇者变成恶龙的故事在这个时代经久不息。
民国时期的青帮,洪门最初都是这些人构成。
随着军港也有船只靠拢,还未变成黑帮的码头工人聚集而来。这年代的船只无论是商船,还是客船,都有一定量的货物。
客船看似是运输客人为主,但在船舱当中还是有大量不宜居住的地方,需要货物压仓。更别说船上人的吃喝拉撒,这些都需要大量的物资储备。
随着时间推移,装载食物的货仓会在码头上面被货物填满。随着距离目的地越来越近,在仓库里面填满食物变得不经济,反倒是装满货物,会变得经济。
陆子吟一行乘坐的货物,便是在松江府停留的时候,装载的陆子吟一行,而非专门等着运输陆子吟的。
客船在松江府装载的不仅仅是人,还有大量的松江棉布。这一艘客船天津卫靠岸后,将再度装载一些货物,以及旅客,前往辽东,以及朝鲜。
从广州,中途在福州杭州松江府天津卫,随后还会在鸭绿江等地停靠,将船上的货物销售殆尽后,装载客人从釜山再度回到天津卫,一路南下广州。
“都让让,都让让!”
码头上,自然有工作人员维持秩序,为首的一个人见到上面的一面船只上面打着“陆”字旗号,也变得谨慎起来。
码头工人们也是议论纷纷:“是平西侯来了?”
倒不是他们提前收到消息,而是大明上下,打着陆字旗号的,只有陆子吟一人。
“不知道,平西侯不是说在西南平叛吗?”
“走,上去看看。”
一群人相视一笑,却是乖巧的等待,直到商贾们下船,才被拦住,七手八脚的问询起来。
秦会长率先下船,便被拦住。他也不恼怒,反倒饶有兴致的跟他们聊了起来,当知道这些人是冲着平西侯而来的时候,他愈发惊讶。
“你们为何要见平西侯?”
“平西侯对俺们甚好,往日不得见,今日见了,总要拜上一拜。”
平西侯爱民如子,他倒是知道。可百姓主动迎接大明官员,他这辈子还是第一次见到。
即便是在成都府治民许久的张居正,也只能让百姓惧怕,不能让百姓爱戴。
“侯爷在前面的船上,正急着前往京师。”
秦会长也不隐瞒,更不觉得这是坏事。
反而他隐隐觉得平西侯今日所做,宣扬出去,多少能够叫百姓多一些信赖。
普天之下的百姓都一样,并不好骗。
“多谢指点。”
那汉子见说,只是大笑:“哥几个,喊吧!”
边上无数人见状,纷纷点头,他们心中感激,却一直找不到机会说出话来,现在有了机会,自然是纷纷拱手,遥遥一拜的同时,喊道:“天津卫百姓,今在此叩谢侯爷。若无侯爷,俺们也能吃饱肚子。”
如此话语,好似平地惊雷一般,直叫陆子吟吃了一惊。
他并未急着下船,而是看着商船靠岸,看着自己的旗帜滑落下来。
战旗自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竖起来的,这玩意儿代表自己,挂起来之后,也要一点点收回来。
此刻听到如雷般的声音,惊诧之余,他心中却是一暖。不消说,这些话语自然是民众自发的,而非是某些人可以安排的。
大明官员会说假大空的话,却不会说能吃饱肚子这样的话。
百分之九十九的大明官员,是没有饿过肚子的,这年月能读书的人,家中至少有几十亩薄田,加上勤奋好学,才有可能成为大明读书人,才能科举。
百姓最质朴的情感,便是他们此刻所言。
他们的感激,仅仅因为自己让他们能够填饱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