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6章 惊变

第6章 惊变

书名:古墓密藏作者名:小巫见大巫本章字数:2161更新时间:2022-04-24 18:55:57

偏偏这时,他又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顾不得遵循赶尸匠的规矩,颤抖着双手去解开尸体的头套。

身旁的两个儿子看着老爹突然的举动,十分不解,毕竟之前张常宁还因为同样的举动呵斥过他们。本有心想阻止,但或许好奇心作祟,让他们吞下了到嘴边的话,眼睁睁的看着那双苍老的手去除了尸体的头套。

可是,当尸体的脸完全显露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三人却如遭雷击,神色震惊的看着眼前的一切,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此时显露在他们眼中的,竟然是一张男人的脸!

怎么可能?白老爷的小妾竟然是一个男人?他们在意的当然不是身份的事,而是一个男人怎么可能会怀孕?他肚子里面的又是什么东西?

而就在此时,刚才被他们打开的那具棺柩竟莫名抖动起来,在他们惊骇转头的那一刻,棺材已被推开一道缝隙,一只黑色爪子从里面缓缓伸出……

接下来,厝棺之所里面发生了什么没有人知道,直至冲天的火焰将这里完全吞没,将所有的痕迹都抹除的一干二净。棺柩、纸人、山狸子、尸体,连同里面的人,都消失在这一场大火之中。

第二天,附近的村庄有人闻讯赶来,发现整个厝棺之所都变成了一堆灰烬,什么都没有留下。很快有人在离此几十米外的小路边发现一个昏睡的孩童,气息微弱,几乎要被冻死了。

村民赶紧将其带回村子,好一番折腾才将人救回来,但事后不管怎么问,孩童却一句话都不说,只是整天坐在那里发呆,好像傻了一般。直到一月后的一天晚上,孩童也突然失踪了,至此,这件事就这样慢慢沉寂下来。

那些朴实的村民哪里知道,他们救回去的孩子可是个小机灵鬼,他那副模样都是装出来的,将养好身体,便趁着村民戒心渐消之时自己偷偷的跑了。

到底是年纪太小,不认识路,只能四处的流浪,靠要饭活了下来。

一个孩童无依无靠,能在这吃人的世道活下去,这本身就是能耐。走南闯北下来,卖过狗皮膏药大力丸,耍过把式,自然,坑蒙拐骗的事情也没少干,虽没挣到多少钱,却也练就了一身本事。

直到长大成人,过够了江湖生活的张国柟才又回到皋城。届时正值国内最为混乱的时期,但对于他这种人来说,却是一个机会,没几年便发了家。但这钱来的并不干净,他是靠放印子钱起家的,后来又做起了倒爷,三五年的风生水起,倒也曾风光过一阵。

只是后来不知何故突然败落下来。听说是沾上福寿膏,几乎没弄个倾家荡产才幡然醒悟,东山再起已经力不从心,只能回到湘潭老家,开了一间典当行,混吃等死。但没几年,随着国内解放,自然而然也关门大吉。

但经验丰富的老爷子也没有就落下这门手艺,店铺开不成就做起了“包袱斋”,甚至是“铲地皮”的,天冷就躲在老宅猫冬,十几年如一日。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就说故事中的张国柟其实就是我爷爷。听着有些光怪陆离,这些都是老爷子亲口说的,但究竟真假,原本我是持怀疑态度的。可如今看了这封信,让我不禁信了三分。

其实,信的内容并不多,只是提到了几个名字,之所以让我跟这个故事联系起来,是因为这几个名字很特别,大都跟这个事件有关。

第一个名字是“白锦海”,应该就是白老爷,内容简短的介绍了其生平,但跟故事中不同的是,信中的白老爷并没有妻妾,也没有子嗣,他唯一的亲人,就只有一个弟弟。而最为有意思是,他的弟弟不是别人,竟然就叫田明中。

啧,张常宁的小舅子田明中,竟然跟白老爷是亲兄弟,光这件事,就非常值得推敲。

除了这两个,信中还提到一人,是给张常宁保媒的窑姐儿吴雪晴,原来在当初张常宁成婚后不到一年,吴雪晴便失踪了,张常宁也不知道对方踪迹。可信中却提及,吴雪晴的失踪,跟当时军中的某位权贵有关。但不是附近的淮军,而是京中的某位大人物。甚至信中还隐晦的提到,张常宁的上司马德顺当初被偷袭身亡,似乎就跟这个大人物有关。

根据这些线索,是不是可以推断出,信中提到的几个人,甚至张常宁的枕边人,都跟那个大人物有关?甚至他这一生,都活在别人编织的阴谋和算计之中?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大人物用这么大了代价和复杂的手段算计他这个个小人物呢?

虽然不知道原因,但这封信却透出一个细节,信中提及的人和事都是非常隐秘的,但却被人调查的这么清楚,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这说明在张常宁的身后,或许也有那么一个“大人物”,而他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我大致梳理了一下,根据我的推测,当初田明中受托找到张常宁,让他起了疑心,而且他当初一定发现了什么,所以才托人调查一番。这封信就是受托之人写给他的,却因为一些原因没能送到他的手上。如果他当时知道这些,恐怕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

合上了书信,我长出了口气,亏这东西现在才出现,若是老爷子活着的时候看到这玩意儿,非发疯不可。

那件事情可是他一生的梦魇,苦苦追寻了数十年却毫无所获,如果他找得到这封信,恐怕就不会有那么多遗憾了。

“这封信,怎么会在你们手中?”我问。

“你听说过马德春这个名字吗?”丁玲突然问。

“马德春?”我摇摇头,在我记忆中,似乎没有这个人。

“我说的不是现代的人,而是清朝时期的一名工匠。”

听她这么一说,我就想起来了一个故事,那是关于九龙壁的故事。

九龙壁,是影壁的一种,是故宫之中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这可不是一般的工程,讲究多、难度大。必须要找那些技艺高超的人才行。工部大臣选来选去,最后选中了一个叫马德春的工匠。这马德春烧制琉璃瓦十几年了,技术高超。

他选几十位工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足足烧了七七四十九天,总算烧制成了。

可没想到,就在安装这天,却出了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