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50章 史上第一太监
书名:盛唐贵婿作者名:明隆本章字数:2043更新时间:2022-08-06 20:41:05
“陛下,这件事就交给臣弟查吧,如果那逆子做了对不起陛下和民众之事,臣弟比将那逆子碎尸万段!”
李旦主动请缨,以示清白。
这种事情他去查,好过别人去查。
要是真查出点什么是,他处置自己的儿子,总好过别人处置他儿子。
“老八,你别因为叛民的风言风语就把事情往自己身上揽,别说隆基没有过错,就算他真犯了点小错,那也无伤大雅,你不用担心什么,没必要搅和进来。”
李显在人前人后,对李旦都十份信任,给别人的感觉是,他只把李旦当兄弟,从来没有把李旦当臣子,也把李旦的儿女当作他的女儿一般疼爱。
“陛下对隆基宽仁,是陛下的对臣子的体恤,但我作为隆基的父亲,绝对不允许他做任何对不起陛下的事,请陛下允许臣弟彻查此事,臣弟不胜感激!”
李旦不敢失了臣子的本分,皇帝对他越好,他越担忧,越胆小,趴在请求道。
“老八,你这是干什么,快起来。”
李显不忍心让李旦跪。
“陛下如若不答应,臣弟就长跪不起。”李旦打定主意要“大义灭亲”,其实他是在明哲保身,是很聪明的做法。
李显见不得亲兄弟受罪,说道:“既如此……”
“陛下,依照大唐律例,有亲属涉案者,一律回避。相王与临淄王是父子,让相王调查与临淄王有关之事,不符合规矩!”韦温打断了皇帝的话,搬出了祖宗定的规矩。
李显怒道:“什么规矩?你确定临淄王一定触犯律法了吗?就算临淄王做了出阁的事,相王会教育他。若是临淄王真做了天怒人怨的事,自有祖宗家法惩治他,相王绝对不会徇私!”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着相王全权处理洛阳城外叛乱之事!”
李显一锤定音,没有人能改变他的决断。
君无戏言,九五之尊金口玉言,亦不容改变。
“多谢陛下隆恩,臣弟领旨谢恩!”
李旦拿着圣旨,急速出了皇宫。
韦温把事情汇报给了皇帝,皇帝没有吩咐他做事,他便也退走了。
金殿上,又只有李显和杨思勖了。
李显双眼微眯,露出了黑夜中猛兽捕食猎物一样凶残阴冷的目光:“武崇训刚刚送出了纸条,洛阳城外便出现了乱军,事情未免太巧了。”
“武崇训是提前知道了乱军的情况,还是他和乱军是一伙的?”
“还是说,武崇训早就和世家宗族站在了一起,利用叛民来威胁朕?”
杨思勖恭敬地站着,这时候的他完全就是木头人,不会看,不会听,更不会说。
“祐之,你去一趟监牢。”
李显自言自语了一番之后,气息越来越暴虐,脸越来越扭曲,冷不丁的对杨思勖下了这么一道命令。
他没有说让杨思勖去监牢做什么,暗示性的手势也没有。
杨思勖没有丝毫犹豫,更没有问缘由,皇帝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但,他没有“领旨谢恩”。
李显冷漠如冰,见杨思勖完全离开了,帝王威严的声音响了起来:“跟着他!”
黑暗中,闪过一道黑影,眨眼功夫便消失不见。
这是李显培养的暗谍,专精刺探情报和暗杀。
他是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但他终日寝食难安,总觉得会有人要谋害他,对谁都不信任,因此,他培养了只供自己驱使的暗谍。
暗谍的存在,让他能掌控朝中所有大臣的动向。
这样,他才稍微能安心一点。
偌大的金殿,只剩下了他一个人。
沉静、孤独。
……
“拜见光禄大夫!”
老头不敢怠慢皇帝身边的红人,急忙磕头行礼。
“我在这里有要事要做,你们都出去了,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进来,违令者杀无赦!”
杨思勖虽然是宦官,却一身正气,威势十足。
“下官领命。”
牢头带着所有的狱卒离开监牢。
杨思勖一路直行,直接来到了关押犯了事的皇族子弟的天字号三号牢房。
这里,关押着武崇训。
“武崇训,你可知罪?”
杨思勖面色如虎,似乎要择人而噬。
武崇训看到来人,大为吃惊!
不是因为皇帝身边的红人亲自来看他,而是因为杨思勖本人。
杨思勖与一般太监的卑微出身不同,他是贵族后裔。
出生在这样家族中的子女,原本应该过的是锦衣玉食的贵族生活。只是,杨思勖六岁的时候,遭遇了一场飞来的横祸。
唐高宗时期,岭南少数民族因某些原因惨遭灭门。作为王子的杨思勖,一夜醒来,身边衣裙带血,亲人丧命。而他,因为年幼,才保住了一条性命,被人送进皇宫中,由宦官杨氏抚养。
杨氏将其改名为杨思勖,并将其阉割。从此,岭南王子变成了大唐皇宫中的一名太监。
但他在皇宫内一直被人欺压,多少次险些丧命。
直到李重俊发动政变,他看住了时机,抓住了机会,斩杀了十数个叛军首脑,立下了大功,因此得到了李显的赏识。
而武崇训讶异的是,杨思勖的谋略。
在任何时候,杨思勖都能做出极其正确的选择。
在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中,李显死后,杨思勖不满韦后和李裹儿把持朝政,站在了李隆基一边,在铲除韦氏一族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隆基登机后,杨思勖得到了全所未有的荣耀。
更让人佩服的时,杨思勖在晚年两次带兵征讨敌国,平定叛乱,被史书誉为大唐第一太监。
历史上,能和杨思勖比较的太监,不出一手之数。
武崇训打量着杨思勖,心里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收服此人,让此人效忠自己,这是送上门的战将,不要白不要。
有了这个想法,他就决定付诸行动,有了这样一个下马安国上马平天下的助力,将会如虎添翼。
杨思勖见武崇训一个劲的盯着自己的看,以为武崇训有特殊癖好,下意识地离他远了一点,满眼嫌弃,冷声道:“武崇训,你可知罪?”
“敢问杨大人,本驸马所犯何罪?”武崇训理直气壮地顶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