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20章 皇帝震怒
书名:盛唐贵婿作者名:明隆本章字数:2104更新时间:2022-07-28 23:03:58
“启奏陛下,武崇训仗着圣恩龙宠,在皇宫内肆意杀害搜捕刺客的侍卫长,臣怀疑武崇训和刺客勾结意图谋害陛下,恳请陛下彻查此事,将相干人等一律处斩,已正法度!”
首先发言的,是礼部侍郎周牧平。
他是朝廷老臣,且有很大的军功。虽然只是礼部侍郎,但其人脉很广,他的话很有分量。
他站出来,就代表了太平公主一党的所有站了出来。
“启奏陛下,武崇训恃宠而骄,多次意欲对陛下有不臣之心,当将此贼五马分尸,以儆效尤!”
第二个开口的是门下侍郎李元璞,他代表的是李氏宗族。
相对来说,他更想杀了武崇训,因为死去的侍卫长是他的至亲。
他所提出的刑罚,是为车裂。
这是极刑中的极刑,只有对那些真正犯了十恶不赦重罪的人才能用此刑罚。
几千年的历史中,被处以这种刑罚的人屈指可数。
李元璞张嘴就要把武崇训车裂,可见他与他背后的宗族有多痛恨武崇训。
“陛下,武崇训目无君王,应该对其重罚!”
第三个弹劾武崇训的,是孔氏家族的代表,孔谦。
他是国子监祭酒,官居正三品。
国子监乃封建王朝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国子监祭酒不但代表着朝廷脸面,更是文坛领袖。
从某种意义上说,天下文人都是孔府的门人、学生。
礼部的所有官员,都会格外尊重孔谦三分。
孔谦作为朝廷大员,和文人领袖,他都说要严惩武崇训,皇帝必然会更加在意他的意见。
紧接着以崔氏家族为代表世家代表,强烈要求严惩武崇训。
一边倒地谩骂和训斥,让武崇训显得孤立无援。
不过,他不是真的孤立无援。
“启禀陛下,驸马斩杀那个侍卫长,实属是那人造谣生事,故意制造事端,要对天后和安乐公主行刺杀之事。驸马将其斩杀,是在保护天后和安乐公主,同时也是在维护皇家的脸面。驸马不但无罪,反而有护驾之功。”
“臣恳请陛下嘉奖驸马,以免寒了忠臣的心!”
韦温如今是韦家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出面替武崇训说话,是代表了韦氏家族最终的态度。
韦族长虽然因武崇训而死,但那终究是皇帝的意思。
如今武崇训越来越得宠,权势越来越大,而且他和韦家一直是同盟。
韦家如果在这个时候和武崇训敌对,非但得不到其他家族的支持,可能会被其他家族排斥在外。
韦家和武崇训,也就是武家,绑在一根绳子上,同舟共济,方能强大。
“陛下,驸马为了维护皇宫内的安宁,不惜自身,当众斩杀图谋不轨的侍卫长,是人臣的典范!”
“驸马不畏强权,以身保护公主和天后,是我朝的大功臣,说杀了驸马的人,才是狼子野心,请陛下明鉴!”
韦后一党的人,极力维护武崇训。
“武崇训滥杀功臣,是对皇权和律法的蔑视,应当将其五马分尸!”
“驸马忠心护主,没有半分不对,换作是我,我也会斩杀那个侍卫长!”
几个势力的代表,都想借此机会打压政敌,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互不相让,甚至要大打出手。
李显看着下面混乱不堪的场面,眉头紧皱,极其厌烦。
“哼!”
李显冷哼一声,君王的威压让下面的大臣立刻闭上了嘴。
“朕是问你们在外面吵闹的缘由,你们却在朕面前变本加厉,当朕不存在吗?”
威压袭来,大臣们的腿又站不稳了,一个个头跪在了地上。
“臣有罪,不过臣还是要说,陛下绝对不能宽恕武崇训这个乱臣贼子!”
周牧平头很铁,哪怕皇帝震怒,他还要谏言,其实是窜捣皇帝杀了武崇训。
“臣有话要说,说完之后,陛下是杀是剐,臣都毫无怨言!”
“驸马忠君爱国,一心为陛下分忧,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驸马对陛下和大唐有大功,请陛下不要听信奸佞的谗言!”
韦温同样以死直谏,更显得大义凛然。
其他人都闭口不言,在等皇帝的反映。
“武崇训杀了御林军的侍卫长,有人说武崇训和刺客勾结,有人说是那个侍卫长图谋不轨,赵思慎,你是执掌御林军,武崇训杀的是你的人,你怎么看这件事?”
李显看到下面的人急赤白脸的争吵,反而不生气,稳坐高台,目光落在了赵思慎身上。
赵思慎打败了造反的李重俊,立了大功,更受皇帝赏识,得到了重用。
他现在掌管御林军,还担任左右龙武卫大将军,风光无限。
皇帝不问别人,单独问他的意见,可见他在皇帝心中的位置有多重要。
但如果仅仅是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赵思慎思索之后,意识到这是皇帝在试探他。
不管他向着谁说话,都会被皇帝猜忌。
脑子迅速转动的时候,嘴上回答道:“启禀陛下,臣以为,这件事一定另有隐情。”
“至于隐情是什么,陛下问问双方当事人就清楚。”
“如果双方说辞不一样,便交给三法司会审,必然能水落石出!”
赵思慎没有偏向谁,给出的答案很有建议性,却等于没有说。
三法司里,都有己方势力的人,真要三法司会审,有的人会把能牵连的人都牵连进去,有的人则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带头来双方还是争吵不休而不得出结果。
很多人暗骂赵思慎老狐狸。
他们在这里吵吵半天,却没有一个人询问一下那些侍卫到底发生了什么,简直是失策!
武崇训则暗中赞叹,赵思慎这个回答很聪明。
而且,相当高明。
皇帝已经询问过那些御林军侍卫了,心里早就有了答案。
他之所以让武崇训和其他人对峙,无非是想看看有几个向着他的人,有几个能秉公做事的人。
到头来,却只有一个赵思慎。
皇帝做到这个地步,着实悲凉。
而他的目光,则越发的凝重、暴虐、锋利。
“武崇训,他们已经告诉了朕实情。”
“你若自己认罪,朕会对你网开一面,否则,朕诛你九族!”
李显摄人心魄眼神,直射武崇训。
巨大的威压,像一座大山,压在了武崇训心头。
武崇训第一个想到的问题是:那些侍卫终究还是反咬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