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事出有因
书名:方寸斋录作者名:日微长弓本章字数:2019更新时间:2022-03-06 23:35:54
听了建筑大哥的话,我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我说这路上的车怎么比以前多了。”
“所以说小伙子还是得常回家看看呀,不然再过几年,回家的路都不认识了。这条路现在可是通着好几个村子呐。”
我点头称是。
建筑工大哥又转向李断,一脸灼热的说道:“这位大师,刚听你们俩谈话,您是个有能耐的呀。能不能也帮我算算。”
“不敢,不敢,混口饭吃罢了。”李断也笑道。“那您想算什么呀?我试试?”
大哥挠挠头,不好意思的说:“其实俺也不知道要算啥,只是觉碰见个高人也挺幸运的,不问点儿啥好像挺浪费的。”
“哈哈哈哈。”李断一阵大笑。“这正说明大哥日子过的顺心,没饭恼呀。不用算,不用算,大哥是个有福之人呀。”
“嘿嘿,的确好像没啥烦恼。”大哥笑的很憨厚。
我和李断都觉得这大哥真是个有意思的人,不觉得也跟着笑了。
快到岔路口时,大哥说因为路桥都是才竣工的,所以还没通车,只有建筑工地的车辆能过,所以他要下车走过去,路上要说遇到回工地的车还能搭个顺风车。
临下车大哥还要走了我和李断的电话,说是有缘能遇到个大师不容易,留给联系方式,说不定以后用的上。
那时我们谁也没想到后来还真用上了。
终于,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我和李断回到了西山村。
村子这么多年变化不大。房屋的样式还保留的老式的传统,墨瓦白墙。
站在村口远远看去,整个村子背靠着满是绿色的大山,偶尔有几缕炊烟飘袅,伴着几声鸣犬吠,安详的如水墨画一般淡然。看着这样的村子,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迟暮的老人在山前懒懒的晒着太阳,生命的活力正从他身上缓缓流失,但他却坦然而平静的走向永恒。
突入其来的泪意盈湿了我的眼眶。
我悄悄抹了一把泪,快步赶回家。老远就看到祖屋那边用黑纱搭着的棚子,白色的“奠”字尤为刺眼。棚子外摆着花圈,哀乐声悠扬传来。
我片刻不停的跑了回去,母亲正站在门口送别来吊唁的亲朋。看到我回来了母亲红着眼眶拉我进屋,给我换上了孝服。我在爷爷的遗体前磕了头,抹了两把泪就带着李断赶紧去找我父亲。
我将李断介绍给老爸认识,老爸问我怎么会跟李大师在一起,我不想告诉他我们碰上了凶案,平白让他担心。于是就胡乱编了个理由,只说是在大巴上偶遇李断聊起来才知道的,后来大巴在偏僻地点抛锚,这才耽搁到现在。
老爸也没起疑,转而就拉着李断说起找坟地的事。
李断也不含糊,取出法事包挂在身上,一手端着个罗盘就要上山。
我赶忙拦着,责怪老爸有点不近人情:“爸,您看人家李大师刚到咱家,连口水都没喝上呐,就让人家去看坟,不太好吧。”
“哎呀,瞧我,老婆子,快倒茶。”老爸一拍脑门,喊来我妈上茶,又接着对李断解释道:“大师,实在不好意思哈。我都急糊涂了。不是我不懂礼数,主要是本家择的出殡吉日是在四天以后,正好是头七那天。本来时间就挺紧的,您和小幺又在路上耽搁了,这修坟又需要时间, 实在是不急不行啊,总不能要出殡了坟还没修好吧。”
“不碍事儿的,在车上坐了这么长时间,腿脚都僵硬了。正好活动活动筋骨。”李断笑了笑,又转过头来对我说:“小老弟,我看大哥这把年纪了就别跟着折腾了。要不,咱俩一块儿去活动活动?”
我当然义不容辞。
“不急不急,先喝口水歇歇脚。小幺,跟李大师倒茶呀。”
一盏茶后,我便带着李断上山了,在路上我跟李断介绍了村里墓地的情况。
西山村是个保守落后的村庄,论起建村时间着实是有些年头了。虽然现在的村民大多都是土生土长的本村人,但是从祖籍上算,民族的种类却是多种多样的。
众所周知,我国西南地区分布着许多少数民族。听村里老人说,不知是从哪个朝代起,周围各个民族的人们为了躲避战乱,渐渐聚拢到了一起,时间久了,各个不同族的人杂居在一起便形成了有规模的村落。虽说后来历经数代的通婚,集聚,现在村里的人都基本上沾亲带故的,但是真要严格划分民族成分的话,其实很多人自己也说不清楚。不过,虽然民族界限没那么清晰,但是各个民族不同的文化和习俗有不少是共通的,于是就被保留下来了。
土葬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政府推行火葬好些年了,但是村里人还是认为人死了必须入土才为安,就和落叶要归根是一个道理。所以当村里有人过世了,家里人仍偷偷摸摸实行土葬,因为这事儿,西山村没少被拉出来树典型,挨批评。
以前的老村长对这事儿很无奈,一方面既然上面有政策那就得遵循,另一方面村里有村里的规矩,这叫风土人情。一个弄不好,就可能上升到民族问题上去了。
这两边都得罪不起啊。
为这事儿,老村长天天去给老人们做思想工作,但是几千年留下的传统思想哪儿那么容易就改变的,村里老人大多不同意身后火葬,有时候劝的急了,老人往地上一趟,直说你现在就把我烧了吧。
这个工作着实开展不下去。
把老村长愁的头发一把把的掉啊,最后老村长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在后山背阴面圈出一块儿地,把村里的老坟新坟全都集中到一起,就算来了检查团也只是走个过场,根本不会去后山察看,这样既躲避了检查团又能满足村民土葬的需求,一举两得。本来村里人天天看着老村长为这事儿都急出病了,心里也是过意不去的,但是又实在接受不了火葬,大家都陷入了两难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