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婚礼习俗
书名:命中注定之幽冥花作者名:曲惊尘本章字数:2373更新时间:2022-02-21 20:52:14
第五十七章:婚礼习俗
初二一般是去外公外婆家,初三开始就是各自亲戚约定安排一家一家拜年。我家因为大哥结婚的事,初三初四分开行动匆忙走访亲戚拜年后就着手开始婚前的准备工作。
这两天主事人村长李叔基本都在我家里,安排礼笔、傧相、厨师、跑堂、乐人、凭轿等人,讲解一些风俗讲究注意事项等等。
比如去女方家迎亲当天必须准备“四样礼”,包括:心头肉、莲菜、烟和酒。这心头肉是有讲究的,据老一辈人说,一般人家的女娃出生时差不多六斤左右,这六斤肉是从娘身上掉下来的,自然是娘的心头肉,养大成人不容易,如今出嫁,新女婿自然得还给丈母娘的。因此新郎买肉时需挑选上好的、新鲜的、带肋条的、五花三层还要连皮带肉的。
莲菜,就是莲藕,当然也不是做菜用的。要选形状两根并生长势茁壮的,每节藕之间生小枝,枝再生枝盘根交错的那种,有大有小整根连在一起,千万不能有断裂。寓意白白净净、子孙满堂。
去女方家的流程细节要注意,比如到了女方家,会有堵门的环节,要会哄,哄好伴娘、哄好新娘的亲戚朋友,红包嘛多准备些。碰到刁难的,千万不能红脸,红包加脸皮厚加客气的笑脸。大哥说有个伴郎同事和女方那边关系很好,权当内应了应该没问题。堵门之后就是求婚,浪漫还是直接,这个自己看着来,反正连贯漂亮就行。还有个找鞋的环节,那就看你如何买通伴娘了。然后就是敬茶环节,敬茶的顺序是先敬父母再敬爷爷奶奶。至于出门上车环节,女方有啥要求尽量答应,如果是女方亲戚背上车,就得大红包,自己抱上去最好。抬嫁妆的,抱被子的等等,红包都不能少。司机那里喜烟、喜酒、红包等等。
初五这天,家里后院便砌起两个大锅灶台,前院篷布全部搭起来,从村子里搬来桌椅碗筷,帮忙的人进进出出忙里忙外起来。
小鸟下午来的,开了一辆黑色皇冠,告诉我,初六一早,六辆清一色的皇冠准时过来随我们一起去迎亲,另一辆婚车是加长款的婚礼专用车。这样客车就不用了,而且显得更有气派。还告诉我刘兰冯小英也会来。我爸妈大哥村长等一听,很是开心,这车队排场恐怕附近十里八村都没有过。
小鸟从县城买了很多新鲜蔬菜和水果,小车都当货车了,很实在的拜年礼物。我知道小鸟这次破费不少,也欠了他大人情。老妈包了个很大的红包,他死活不收,最后在我强硬要求下,就取了一部分意思意思。回去的车里我们自然也给他塞了很多,腊肉、鸡鸭、油炸面食等等。
初六一早,祭拜过祖先排位后,主婚车已到,后面是六辆黑色的皇冠,还要一辆大哥单位的桑塔纳。一字排开一直从我家门口排到村子另一头。看来没法低调,村长也嘱咐后厨加菜,同时让详奉们勤快点且注意素质,说城里会有领导过来,不能让人家看低喽。有安排的人给车上贴喜字,挂彩带、红布,为司机及接亲队伍备早饭等等。离县城并不远,加上女方那边差不多需要两个多小时的仪式安排,八点钟迎亲车队在欢快的鼓乐声中出发了。
大哥的伴郎一个是他的同事,另一个是村子里他的好友大军。我没有一起去嫂子家迎亲,有个好差事是站在村口和门口,等迎亲队伍回来快进村时负责放鞭炮。
约莫十一点钟,远处锣鼓唢呐声响起,一条长长的车队缓缓向村子驶来。葱葱站在我的身旁手舞足蹈地叫喊:“林风哥哥,新娘子来了,新娘子来了!”
“好嘞,葱葱,你往家里那边跑,我得放鞭炮迎亲了!”我从口袋拿出火柴,站在两卷万字头鞭炮前。
“嘻嘻,可我想看看新娘子!”
“傻瓜,新娘子是咱们家的,一会家里看呀!”
“哦哦,忘了,嘻嘻!哎哎,林风哥哥,你先别点,等会我!”葱葱吐吐舌头,看我已经蹲下找鞭炮起头,回身赶紧往家方向跑。
我这里鞭炮声一响,家里便是知道迎亲队伍回来了,村民们也簇拥着围观过来,我返回家里是村子的巷道里拉满红绳,红绳末端带锁的,有的是挂在自家的门栓上,有点是仓促间直接绑到树上。
我才明白,这是新娘进家需要过三关的风俗,第一关就是现在的巷道关,就是巷道挡路,多是观看新娘讨喜物的,一般是喜糖香烟、毛巾香皂、红包之类,当然这一关挺耗时间的,一番讨价还价,互不相让,起哄喧闹中图个吉利,沾个喜气热闹。女方当然是能省就省,村民当然是多多益善,四叔成了临时中间人,四叔比我大不了几岁,也是好管闲事、喜欢热闹的人。一边给女方传递着村子里的要求,另一边笑着训斥几个带头胡搅蛮缠的拉绳人,一时僵持不下。主要是后面还有关,女方主事人很谨慎,我见四叔挺为难,走上前耳语几句。四叔立马笑着喊到:“大伙静静,二公子发话了,新娘给的礼物每人有份,喜糖一份、手帕一条,二公子外加红包每人十元。咋样,大伙满意了吧,扯绳!麻利点!”“还是二公子爽快,干活喽!”我后来才知道,几个人本来想要两瓶酒,也就四十几块钱,无奈女方没有备酒,给五十红包想等价交换,几人没同意。其实大家就是故意难为下,图个热闹。
等门口的鞭炮一阵震耳欲聋、硝烟弥漫后,便到了第二关,进大门关。唢呐再次响起,鼓乐齐鸣。主婚车停稳后,四叔的小儿子拿了根火把,绕着轿车左转三圈,右转三圈,这个叫“燎轿”,意思是烧去路上带来的晦气等等。这个时候新娘子才可以下车,然后跨过一个点燃柴火的铁盆,这叫“过火”,意思是从此以后就成了这家的女主人,红红火火过日子之意。
拦大门的这一关大多数都是身强体壮的年轻人,我哥一直上学,然后工作,学校是三好学生,单位是劳动模范,按古代说法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他两个伴郎,一个县城里的同事,也是读书人的样子,另一个大军虽也强壮,但怎敌门里面十几个好汉,左突右挤还是被包围在人群中,大哥、伴郎、伴娘还得保护好新娘,这种挤闹说实话还是挺危险的,玩开心了人们,一推一挤轻重不好掌握容易受伤的。
这一关和后面的进新房关是一样的,都是多人把门,是需要新娘行礼的,礼物轻重那是需要来回讨价还价。又是一阵折腾,我之后把大军叫出来,跟他说我装作进去去红包,他拉好我哥和嫂子,跟我身后冲进去,然后把他手里的红包撒出去,然后伴娘后面撒喜糖、手帕。人群一乱就直接进去,到新房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