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168章 心理画像

第168章 心理画像

书名:民调局诡案录作者名:梅花三烙本章字数:2500更新时间:2022-02-26 16:25:02

而之所以有这样的特点,是因为碎尸具有明显的“自保性动机”,出于这一动机的碎尸,占到大多数。

其次,凶手对犯罪现场的选择一般遵循着某种固有的原则。

因为碎尸需要一定的私人空间,而且需要的时间还很长,所以行凶者一般选择没有人打扰的僻静之处作为犯罪现场。

而这,就涉及到刚才周也所说的,凶手在抛尸时所遵循的“远抛近埋”原则了。

远抛近埋原则是杀人碎尸案中行凶者处理尸体的一般规律:

抛尸现场距犯罪现场远,行凶者一般只进行抛尸。

抛尸现场距犯罪现场较近,行凶者不仅抛尸而且还埋尸 。

除此之外,还有头远身近原则,也就是凶手对受害者的头部的抛尸距离相比起身体来说要更近。

还有小近大远原则,正常情况下,被害人的尸体分割的块数越多 ,抛尸现场到犯罪现场的距离越近,尸块的数目越少,则抛尸现场到犯罪现场的距离越远,这也是为什么周也认为林友的真正死亡地点,距离埋尸地点很远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之所以会有以上的结论,是因为凶手的心理动机是分尸带来的安全感,分尸的程度决定了凶手抛尸点选择的自信程度,他们普遍认为只要分得越碎就越不易被警方辨认 ,就没有必要远距离进行移尸和抛尸。

当然,虽然林友案件不可能是这样的,但是正常情况下,凶手抛尸时还会采用多点抛尸原则,也就是将尸块分别抛尸到不同的地方。

很少有碎尸案的凶手会把尸块全部抛在一个地方的,多数都是分多次很分散的抛。

其中的心理机制是给警方的调查带来困难。

而根据多点抛尸原则,还可以根据抛尸的地点,衍生出“共圆心”原则。

什么是系列碎尸案当中的“共圆心”法则?

这个理论属于犯罪心理学当中的地理侧写,不适用于所有的碎尸者,但很多系列杀人碎尸都会有这一特点。

“共圆心”法则的意思是——多个抛尸点连接成圈所成圆的圆心是第一犯罪现场。

最先提出这个观点的是犯罪学专家戴维·坎特。

他曾提出:

“犯罪人选择自己熟悉的 、 对自己很方便的地方实施犯罪, 至少在最初是这样选择犯罪地点的。” 

“我们所说的 ‘圆周假设’,就是将这些犯罪地点全部标注在地图上,假定这些犯罪是由一个尚没被发现的单个人干的,并且找出两个相互之间距离最远的犯罪的位置,用这两个位置之间的距离做直径,可以画一个包括所有犯罪的圆周,我们的假设是, 人们会发现这个犯罪人就居住在这个圆周里面, 可能就在靠近圆周中心的地方。” 

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个理论的核心原理就是:犯罪人在作案后往往在抛尸的时候会比较慌张,遵循“尽可能抛远就行”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情绪因素和自身体力等因素影响,其实每次的抛尸点和犯罪现场的距离都是差不多的,这就在不经意之间形成了一个“犯罪现场就是圆心处”的规律。

以上就是碎尸抛尸案最常见的的“五原则一法则”。

在这几起和飞蛾食人相关的连环凶杀案件当中,按理来说其实也应该是遵循着以上的这些原则。

只不过,因为凶手采用的是动物杀人的方法,这就使得凶手并不比亲自参与到了杀人过程当中,可以独立在案件之外,因此这些原则反而不适用了。

不过,在抛尸地点上的几条原则,还是适用的。

周也很快就在地图上锁定了几处疑似是抛尸地点的位置,然后三人便分开搜查了起来。

三人忙活着寻找了半个多小时,然后白恩首先找到了林友真正的遇害位置。

他们之前通过马路的监控,知道了林友进入丛林的位置。

而如果林友是在丛林外围遇害的,那也就意味着他遇害的位置应该是距离他进入丛林的地方不远。

也就是说他可能刚一进入树林就遇害了。

本着这样的想法,白恩还真的找到了林友的遇害地点。

白恩能如此精准地找到这个地点,当然不是因为他运气好,实际上这是他精心计算后得出来的结论。

凶手为什么会在外围对林友展开袭击呢?

林友遇害的地点靠近马路,如果他意识到自己会遇到危险的话,极有可能冲到马路上求救,那反而对凶手不利不是吗?

但是,既然凶手选择在外围袭击林友,就证明至少在凶手看来,在外围袭击林友,比将林友吸引去丛林深处后再袭击,是更有利的。

顺着这个思路去反向逆推的话,白恩很容易就推出凶手和林友之间的心理路程了。

不选择在丛林深处进行袭击,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信任。

虽然凶手成功将林友约到了这里,但是林友的内心深处对于他是不够信任的。

也就是说,他们两个认识,但是却彼此之间不能做到相互信任,或者是林友单方面不信任凶手。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凶手是不是张氏集团的人,就需要打上一个问号了。

因为林友没必要如此防范张氏药业的人,凶手是水源药业的可能性居多。

可是林友已经打算要和水源药业合作了,那就没必要再如此防范了不是吗?

所以,还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凶手既不是张氏药业的人,也不是水源药业的人,而是第三方势力。

当然,这也只是推测。

接着说回去。

因为不信任,所以凶手知道,如果将林友引到丛林深处的话,林友一定会起疑心,甚至有所防范的,所以凶手必须让林友放下伪装。

而如何让林友放下伪装呢?

约定林友在丛林外围见面。

选择丛林,是因为两人的交谈内容见不得人,而选择在外围,是因为外围靠近马路,一旦有什么危险,林友可以及时到马路当中求援,增加他心中的安全感。

凭借着这种手段,凶手成功获取了林友的信任。

只不过,林友怎么样都不会想到,凶手是利用飞蛾杀死他的,所以即便他意识到飞蛾靠近,也不会怀疑,因为在丛林当中,有飞蛾一类的昆虫,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这种先入为主的思想,使他一步一步走进了死局,当他意识到事情不对劲的时候,已经完全来不及了。

为什么白恩能够猜的这么详细呢?

当然不可能是凭空想象,而是白恩使用了自己的专业技能,也就是犯罪心理画像和犯罪现场侧写。

犯罪心理画像技术是依据犯罪心理学原理,以及其他相关科学知识,通过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对犯罪人在犯罪现场所遗留的物质痕迹——即使是被假装、被破坏、用现代刑侦手段毫无认定价值的,甚至是似乎毫不起眼的细节,也可以寻找犯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从而描绘犯罪人的性别、年龄、种族、职业、学历等方面的特征,描绘犯罪人的家庭环境状况、社会环境状况以及人际关系、个人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诸方面的特征的一种新的刑侦技术手段。

国内对于这项技术的运用很少,了解的人也很少。

只不过,虽然这个方法很强大,但是白恩却很少用。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质疑。

犯罪心理画像,在国内并没有得到广泛使用,反而屡屡受到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