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袍哥人家
书名:蜀中追龙记之墨玉梨花伞作者名:陈绍雨本章字数:2234更新时间:2021-12-07 14:41:47
小胖子听了哭笑不得,摆出严阵以待的架势,眼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我不自觉地慢慢地挪到他身边,心里至少能增加安全感,论防御,他可是坦克级别的。双方僵持了有十几秒,老孙忽然做出敞开怀抱的姿势,跟着右手按向自己心脏部位。
我顿时纳闷儿,这什么意思?心痛啦?
老孙用力咬紧牙关,露出狰狞的表情,感觉很吃力,像是在跟自己较劲儿,随后牙缝里慢慢渗出一道道黑血,身体轻微抖动着,我试探性朝他喊道:“抖你妹啊,有种过来!”
老孙的喉咙里夹杂着一种“嘤嘤…嘤嘤”的声音,回荡在整个停车场,他用右手往心脏部位慢慢按下去,头顶上竟然渗出血来,越流越多,不过片刻,老孙彻底变成了一个血人!
我失神地拍了拍小胖子,问他知不知道老孙在干嘛?
这回轮到小胖子白了我一眼,说:“你看不出来它要放大招吗?”
……
我俩还在猜测接下来的画面,老孙却突然像个陀螺一样原地旋转了起来,鲜血溅得我们一身都是,小胖子二话不说,拉着我就往安全出口跑。这时老孙并没有第一时间追赶,而是从身体里冲出一团黑气,那玩意儿估计是寻着血的味道,就像热追踪导弹,怎么都甩不掉,就在我俩避无可避的时候,空间里突然传来一个霸道的声音。
“放肆!”
周围阴森恐怖的气息随着这声大喝顿时散去,原本熄灭的照明也瞬间亮了起来,只见一个微胖的身影正背着手慢慢走进停车场,我此刻已经被吓蒙了,双手不知不觉就抱住了小胖子的腰,虽然动作不雅,但也可以寻求一点点安全感。
话说,来人有点眼熟啊?
现场两人一鬼,都把目光聚焦在那渐近的身影上,待那人跨过灯光,露出发福的身躯,一双草绿色人字拖,唏嘘的胡渣子还叼着半支烟,正微笑着看向我们。
咦?这不是那个算命的猥琐大叔么?
我顿时心中大喜,武叔没有直接和我说话,而是快步逼近老孙,伸手掷出一块明晃晃的圈子,精准地打在他胸口,霎那间便爆出片片火花。
老孙受了这一下竟然被打得飞了起来,落地以后则像犯了羊癫风似的,不停地抽搐着,身上冒起阵阵黑烟,臭气熏人。
武叔上前捡起那块铁环擦了擦,重新带回手上才对我懒散地说道:“你这地方也太难找了,打车的钱可得给我报了啊。”
我兴奋地上前地问道:“你怎么来了?”
武叔一边看向老孙,嘴上回答说:“老子正准备睡觉呢,突然心惊肉跳的,一算你小子有难,便过来看看,我当是什么,不过是头小鬼而已,收拾了它再跟你解释。”
武叔悠然地朝老孙走过去,两人相隔不到一米,随后冷笑道:“赶紧滚出人家的身体,别找事儿!”
谁都没想到这时老孙突然发难,二话不说,抬手就向武叔咽喉抓去,虽然事发突然,但是武叔却并不惊慌,非常轻巧地往旁边平移了半步,跟着右手上的铁镯子发出微微银光,猛地一掌拍在老孙肋下,却见一道灰色的影子立刻从老孙身体里飞了出去,随后老孙整个人就像被抽了筋,像根面条似的瘫倒在地。
我见状赶紧招呼小胖子上前将老孙护住,而此刻跌落在不远的女鬼终于露出害怕的表情,颤颤巍巍的看着武叔,半透明的魂体时隐时现。
武叔冷笑着伸出右手,朝那女鬼五指张开,铁镯子顿时银光闪烁,随后隔空用力一抓,女鬼像是受到了莫大的伤害,立刻发出摄人心神的惨叫,然而武叔并没有下狠手,而是眯着眼向黑暗中喊到:“阁下再不出来,只怕这幸苦炼制的小鬼是要报废了哟?”
随之空荡荡地停车场内久久无人应答,憋了半天才蹦出一个熟悉的声音:“好本事,请高抬贵手。”
武叔哈哈笑了两声收了铁镯子,女鬼瞬间化作一道黑雾朝着停车场深处蹿去,不一会儿便从中走出个人来,我这边还没开口,小胖子却惊讶的叫出声来:“张队?怎么是你?”
待那人走近,我仔细一看,这不是咱们公司的保安队长张永强吗?只听武叔对他说道:“在本地炼这种东西的只有蜀台会吧?不晓得师兄是蜀台会的哪个档口哟?”
张勇强眯着眼冷冷回答道:“蜀台会,三排堂主,你是谁?”
“哦,原来是三哥,得罪。我姓武,叫武斌。”武叔拱手回道。
张永强上下看了武叔好几遍,忽然眉毛一挑说道:“铁算子武斌?”
武叔背负双手与张永强目光对视,笑而不语。
我在听到蜀台会这个名字时,忽然想起少年读书时的情景。记得那会儿刚上初一,学校里小流氓多得很,流传最多的就是蜀台会,那是东门上一个混混帮派,经常拧刀子砍人打架,想不到这都多少年过去了,这帮人还在呢,而且还玩起了旁门左道。
张永强脸色很难看,冷哼道:“我听掌舵的提过你,也十分佩服你的铁挂衍象之术,但阁下又为什么要来管我蜀台会的闲事?”
武叔无所谓地指着我回道:“哦,这小子是我侄子,我不管谁管?另外多嘴问一句,你们炼这恶毒的小鬼想干什么?”
张勇强冷笑道:“帮会下上百张嘴,总不能让兄弟们饿肚皮吧?”
武叔嘴上这么问,其实是为接下来动手找借口罢了,而他所提到的蜀台会,其实是川渝范围里袍哥会的一种民间组织。
据记载,旧时的川渝地界有一群老派川帮,多是穷苦人出身,有跑船的,贩马的,下至强盗扒手,上至富商军阀,在那个战乱的年代为了生存团结起来,以义字当头,称之为袍哥会。其实我知道的也不多,都是从我婆婆辈儿听来的,至于袍哥二字,源自割袍取义之说,我理解来应该是对那些讲义气,或者为人耿直豪爽的江湖人士的俗称,川渝两省早年都流传着一句口头禅,叫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翻译成现代白话大概是说,江湖人家说一不二,义字当先。
袍哥会最早始于清末,他们有着一套严谨且繁复的管理制度,连口头上的暗语都是一套套的,是蜀地最大的社会民间组织之一。很多身手不凡的练家子,怪力乱神的江湖术士,学富五车的文胆智囊以及富商等等,各行各业人士都有加入其中,在当时对川蜀各个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现在很多影视作品中也有不少体现袍哥帮会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