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16章 巫蛊之祸

第16章 巫蛊之祸

书名:寻龙诀作者名:纵剑狂歌本章字数:2979更新时间:2021-12-27 16:50:32

巫蛊一词,乃为巫术、蛊术之统称。巫蛊之术源于远古时期,可追至三皇五帝时代。

其间巫术手段包括射偶人、扎纸人、以偶人,纸人等目标代替被诅咒者对其施以巫咒,可致被诅咒者精神颓靡,神智昏聩,甚至妻死子亡,包括自身最后亦是难逃一死。

严重者殃及一国,数万人为之殒命。

蛊术涉及名目繁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多是以饲养蛊虫之体液趁人不备之时下入别人酒菜之中,导致中蛊之人轻者腹涨巨痛难忍,重者被蛊虫由内而外,从心肝五脏到肉体全部啃噬一空,最后沦为白骨一具。

我祖父辞别沈半仙之后,取路归乡,眼看出延津地界之时,遇一老汉,名唤王大,粗眉高骨,一身破布衣,脚下踏一双磨损严重变形的草鞋。

其间两人同行半日,王大与我祖父闲谈起“巫蛊”之事。关于此次闲谈,两人始从巫蛊之祸说起。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至今这豪情万丈的话语,依旧响彻于世,泱泱大汉的余荫恒照千古,让人闻之即想起那位雄才伟略击匈奴,强集权,尊儒术,改币制,拓疆土,服南夷…的汉武大帝。

然就是这般一位大帝,晚年之时,却难逃“巫蛊”之害。实在让人不甚唏嘘。

据史料记载,征和元年,汉武帝见一男子带剑入龙华门,遂令人捕捉,未果。巫蛊案始现于宫廷。

征和二年丞相公孙贺一家卷入巫蛊之案,牵连问罪死者更是涉及阳石公主及大司马大将军卫青一族。

此后巫蛊之术在汉庭后宫越演越烈,刘屈氂及江充等人欲谋大事,遂以巫蛊事陷太子刘据,刘据恐起兵自防,兵败被杀,皇后卫子夫亦在此案之中自尽身陨。

戾太子刘据死后汉武帝逐渐意识到巫盅一案就是一场巨大的阴谋,遂杀江充等参与构陷太子之人,夷其九族,此案牵连数万人,直接影响到大汉国运。

虽然事后汉武帝下罪己诏,建思子宫,修归来望思台,以寄哀思,然至今归来望思处,亦不见戾太子魂归。

南北朝时期,乱世割据,犬蛊盛行,为祸天下,亦涉及王氏,到隋唐时期犬蛊之术逐渐销声匿迹,随之出现的是另一种让人闻之色变的奇异巫蛊术———猫蛊。

有的地方亦称之为“猫鬼”。

据传独孤皇后有异母弟独孤陀,好左邪道术,受其外祖母高氏影响,独孤陀遂善饲猫鬼。

开皇十八年,独孤陀以猫蛊术害独孤皇后,欲移独孤皇后财产于己家,事败,文帝罪其死。独孤皇后绝食三日求其情,独孤陀方免死,除名为庶人。

据传饲养猫蛊,民间有方,需选年岁老一些的猫,经过一整套的仪式咒语之后,将其杀之,获得猫的魂魄以驱使。

此后每逢子夜,饲养猫蛊之人必须祭之,不然必会遭到猫盅反噬。

相传中猫盅之人会四肢疼痛如针扎,继而漫延至全身,当这种疼痛感到达心脏之后,中此盅者便会吐血而逝。

唐朝曾明令禁止饲猫鬼害人者罪死,家人流放千里。

至宋朝时期对于巫盅之术的管控更加严格,显手律法。

明初洪武帝朱元璋尚末登大宝之时废其侄朱文正为庶人,朱文正心怀怨愤,令道士以朱砂笔书朱元璋生辰八字用咒钉钉于地下做埋盅咒之。

洪武帝恕,杖毙朱文正。明朝巫盅事件始现于宫庭。

洪武八年朱元璋寻幸凤阳,临中都大殿,刚坐于殿中忽闻房梁之上兵弋曳曳,喊杀打斗之声四起,戾气横生,朱元璋既命人折毁房梁视之,见房梁之中有一对披着甲衣手拿木枪的偶人。

朱元璋在中都末呆多久便匆匆回京。因前朝主殿奉天殿年久失修经常漏水朱元璋逐打算翻新重造。

因有上次凤阳一行的阴影,朱元璋遂将新造奉天殿的木梁材料都检视了一番,果真在本梁之中发现了偶人等魇盅之物。

朱元璋怒,将负责修建奉天殿的工匠及臣子尽数诛戮,涉事诛连者不下数百余人。

雍正时期,后宫之中亦有巫盅事发,但影响甚微,多为后宫嫔妃相互嫉妒,以扎偶人的巫蛊术相互诅咒对方,期望能得到帝王临幸。

至乾隆之时,江南德清县一座古桥年久失修,当地官员募了一位技艺精湛的吴石匠为监工,负责这座石桥修缮事宜。

吴石匠有个同乡沈士良找上吴石匠,与吴石匠诉苦道他家业殷富,却无子嗣,只得将家业托于两位侄子,让两位侄子奉养其终老。

奈何两位侄子失信,得到沈士良钱财之后反背前约,不愿奉养沈士良。

沈士良愤恨不已,听闻有巫蛊之术可以咒人于死地,遂携两位侄子生辰八字,辫发、指甲等物找上吴石匠,欲让吴石匠将这些东西至于石墩之中对其狠狠敲打,以达到咒死两位侄子的目的。

吴石匠是个刚直人,不愿意施此恶行,遂将此事告之官府,官府未引起重视,将沈士良打了几个板子逐回家中。

然而此事并未就此结束,众说纷纭,一传十十传百,各种添油加醋的描诉此起彼伏,德清县巫蛊事件在民间很快传得沸沸扬扬。

数月后,德清县另一桩案子与巫蛊之术扯上牵连,至此人心更是惶惶。

德清县巫蛊事件持续发酵,越演越烈,很快遍及各省,出现了一连串的巫蛊案件,官府此时终于知道事态之严峻不得不引起重视,然而此时为时晚矣。

随着各省巫蛊事件的发酵,各地方官及州府再也无法压制,于是这些饭桶官员一番商议之后,决定隐瞒巫蛊事件,不上报朝廷。

半年后巫蛊事件遍及满清大半个江山,朝野震动,康熙帝大怒,命军机处严查。

后据上报,此事牵扯官员甚巨,其间不乏有朝廷重臣及八旗子弟。

军机处联名上奏,因牵涉人员甚多,为避免造成冤假错案,恳请康熙帝停止调查。

此时离吴石匠一案时日已久心力交瘁的康熙帝于是只得准了军机处此次奏请。

此案牵涉甚巨,影响亦是甚巨,几乎动摇国本,纵使康熙大帝最后选择不了了之,因此案涉事殒命者亦多达数万余人。

亦有史书记载,巫蛊之术兴盛于南诏古国,据传南诏善行巫蛊之术者众,演变至今,被世人称之为“南疆巫蛊”,“南疆”一词所指者便是古南诏国疆域即今云南以及与云南接壤部分地区。

今巫蛊之术常隐于民间,犹在南方及湘滇黔一带少数民族家中常见,之前章节之中曾与大家提到湘西三邪之中的湘蛊,但未细说,今在这里稍作补充。

湘蛊多出于湘西苗家女子手中,是以世人又称其为“苗疆”巫蛊,湘蛊之中有植物蛊动物蛊两大类。

湘蛊之术一般矩制甚严,传儿不传女,在当地下蛊被称之为“放草鬼”,称蛊女为“草鬼婆”。

无论是湘蛊还是“南疆蛊”,万变皆不离其宗,值得一说的是种类繁多的蛊术之中有一种蛊术名曰“桃花蛊”,即情蛊。

传闻苗女专情,为防爱人变心,丈夫外出不归,她们在爱上某个男子之时便会在这个男子身上种下情蛊。

情蛊极难饲养,需以蛊女心血培育十年之久。蛊女若给所爱的男子种下情蛊后,若所爱之人变心或者不归时情盅便会发作最后痛苦死去。

若强行为所爱之人解盅,下盅的蛊女便会遭到情盅反噬,痛苦死去,是以苗疆传言情盅无解。

还有许多盅术历来隐秘,让人闻之色变,亦如盅术之王,堪称巫盅之中最毒的金蚕盅。其饲养有着许多的讲究,或许大家曾听闻过“嫁金蚕”的种种传闻。

诸般奇异凶险的巫盅之术,在我祖父与王大相遇同行后,在我祖父接下来的南疆游历中逐一现世。

我祖父此行,在“南疆”一呆就是三四年,而这也是我祖父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违负了与我祖母的约定。

随着苗女金凤子(我二祖母)逝于禤罗江,我祖父方才从“南疆”归乡,跟着我祖父回来的还有一个一岁多点的男婴。

我祖父初始之时不敢和我祖母说这是他和金凤子的孩子,只骗我祖母是在外面捡到的。

时间长了我祖母也多少感觉到一些异常,但我祖母贤惠淑德,没有多问我祖父,只把这孩子当做亲生一般养育,赐学名志书。

后来我志书叔长大了些,我祖父方才与我祖母坦白我志书叔的身份,以及我志书叔的苗名“阿朗”。

于是我祖母一直就把我志书叔的苗名当奶名唤,常对人说起她的阿朗。

后来我志书叔成年后回禤罗江祭母,与湘西梅山的一位苗女阿哚儿相恋,去梅山古寨做了“苗王。”其间波折不多赘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一下《湘西情蛊苗王的阿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