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9章 封生卦1

第9章 封生卦1

书名:寻龙诀作者名:纵剑狂歌本章字数:2052更新时间:2021-12-27 16:50:32

我祖父告诉我,卦卜之术始于周天,天地生,衍化万物,乾坤二卦应运而生。

乾坤二卦,乃所有卦卜之宗祖,所有的卦象玄机皆衍生自乾卦和坤卦。

作为一个职业卦师若能参透乾坤二卦,便可达到知天命,明事理,穷古今的境界。

卦卜之术,始于周天,行于远古,兴于商周。

远古时代,部落之中已有巫师一职,手握神权,掌部落之中占星卜卦之事。

唐尧时期,便有巫咸以占星卜卦之术,进为良相,封国“巫咸国”。

至夏商时期,卦卜之术盛行,尤其商人尚鬼,商王每战必卜之。

到商纣时期,纣收神权于己身,自己即是殷商人皇,亦是群巫之长。

至今出土的殷墟龟甲和兽骨上的甲骨文中,于卦卜之事多有记载。

战国唐举,以善相术著之,许多正史佐料之中亦有记载。后世有许负继之,为薄太后周亚夫算命后尽应验。值得一说的是许负还是一位知天命,尽人事的女卦师。

三国时期有术士管辂,通《周易》,善卜筮、相术。习鸟语,相传每言辄中,出神入化,为卜卦观相的一大祖师。

若这些卦卜相术一派的祖师,你很少听过,那你一定听说过袁天罡,唐朝时期有名术士,善风鉴,精通面向,擅长六壬五行的卦卜之术。

据传袁天罡曾为华夏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算过命,又与当时有名的另一位相术大师李淳风著有《推背图》一书,以预测大唐国运。推背图中涵括六十象图,其中前四十三象已被历史证实应验。

还有民间传闻,武则天的乾陵就是袁天罡及李淳风这两位术士所选,据传当时武则天令二人从南北背向而行寻一观真龙宝穴,七七四十九日后袁天罡找到了一处宝地他将一枚铜钱置于此处后回到了京都。李淳风不久后亦找到了一处龙穴,他将发簪插到这处龙穴中后回京复命。

等建造皇陵时,所有人竟惊奇的发现,李淳风的发簪竟然插在袁天罡的铜钱孔中。

关于两人的风水之术咱们便不多赘述,只说卦卜预测之术。

至袁李二位之后有希夷先生陈抟,一身卦卜之术出身入化,据民间传闻陈抟曾于华山预测出太祖匡胤及太宗光义成年后必登大宝。留有“莫道世间无天子,都将天子担上挑”“自古华山不纳粮”等奇闻异事。

卦卜之术,源远流长,经世道变迁之规则碾压,依旧留存于世,可见大浪淘沙之后,留下的皆是远古精华。

我祖父风水卦卜数门兼修,但是讲真我祖父的卦卜之术差他的风水堪舆之术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严格一点来讲,我祖父的卦卜之术,也仅仅是比那些街头巷尾的“神算子”、“一卦千金,铁口直断”,高出两三筹,能够简单卜测黄道吉日,趋吉避凶,知祸福三灾。

远远达不到如巫咸那般,“祝月月坠,祝树树枯”并以卦卜之术为帝王定江山获封国的境界。

然祖父曾经告诉我,芸芸众生,大千世界。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更有强中手,有一次我祖父前往江南办事,在江南便遇见了一位民间卦师,以三枚龟甲,占下一卦,封生引死,是为禁卦之首“封生卦。”

三枚龟甲,断绝一脉!

记得祖父道那一次他来到江南之时,是一个阴雨连绵的天气,当时腹中饥饿左转右转寻到一处大户人家门前。远途在外之人,想讨半盏茶饭充饥。

敲响府门,开门的是一个四十多岁,面容已见沧老之色的老管家,我祖父上前说明来意,互通了一下姓名,这位叫做王兴华的老管家亦表示谁出门在外背着房子走的,请我祖父稍候,看看府中有剩余饭菜,便与些于我祖父充饥。

我祖父致谢之后,就在府门外等候,这时远远的巷子之中走出来一个少年。

这少年只有褴褛片衣遮盖住身上重要部位,蓬头垢面,脏兮兮的样子就犹如一个常年行乞的小乞儿一般,他右手之中执一面幌子,上书:梅花易数、六爻预测、奇门遁甲、四柱预测、排盘、三世书等字样。

我祖父虽然卦卜之术尚浅,也知道这幌子上的东西,乃是卦卜一脉之中的精要手法。

只是。

这少年如此年轻,怎么可能有这般道行,在这般年纪里怎么可能精通这些东西。

因此我祖父心中也有七分猜测,这少年就是一个行走江湖的骗子,打着占卜问卦的幌子,骗吃骗喝。

不一会儿,王兴华自府中出来,手中提着一个袋子,将一些残余饭菜递给我祖父。

我祖父谢了一声,看了看府门前那个少年,没有说话,准备转身离去,找个地方填填肚子。

哪知那脏兮兮的少年这时候却开口道:“趋吉避凶,梅花易数咯。”

王兴华看了看这少年一眼道:“小乞丐,懵吆喝了,我看看府中有无多余饭菜,余些给你就是,天天看你在这条道上吆喝也没见你吆喝出个啥来。”

那少年见王兴华这般说也不气恼,舔着脸对王兴华道:“还是王管家心善,小子已为王管家卜了一卦,王管家日后定有福报。”

王兴华不耐烦的催赶道:“行了行了,赶紧走吧,待会儿让我家主人看见了,免不了一顿毒打。”

好巧不巧,此时天公不作美,嫉恨远行落魄人,绵绵阴雨顷刻之间变成了瓢泼大雨。

疾风骤雨犹如在天地之间拉开了一张黑色帷幕。

我祖父和身边这位衣衫褴褛的少年无法离去,即在这户人家院墙后面蹲了下来,寻得半片院瓦遮身。

两人在墙根之下吃起了这顿乞食,其间闲聊起来,互通了姓名。我祖父问这位名唤沈一的少年道:“为何这般年轻,四肢健全,不去找一份职业,偏偏要做这乞骗的营生?须知少年人,来日方长,前程万里……”

沈一听了我祖父的话后,撒然一笑道:“我都给你说了,我不是乞儿。我乃卦师,精通卦卜之术。你也道你是懂些卦理之人,为何还是不相信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