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回报
书名:重生腾飞年代作者名:清秋一梦本章字数:2057更新时间:2021-12-27 16:48:07
思想上的分歧,让两个人之间的关系颇为僵硬。
一夜无话。
次日。
一早,郭刚便进了县城。
并非他赌气,而是有正事要做。
当时确实挺气,但郭刚也不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
一番换位思考后,他也能理解刘晓园为什么反对了。
说到底,还是穷。
一个人的格局、眼界,是打小就培养出来的。
身在穷苦家庭,早起晚归,无非为了填饱一个肚子。
在现实面前,穷人求的无非一个“稳”字。
家里穷、输不起……这样的思想,深深烙印在老一辈潜意识里。
甚至影响了好几代人。
禁锢和打压了很多年轻人的闯劲儿和格局。
像刘晓园这样的家庭,真的输不起。
但,郭刚并非前身那个只会家暴、酗酒的窝囊废。
他是二十一世纪最杰出的企业家,曾经掌控着几十亿的财富!
对于这个时代来说,郭刚的脑子里的记忆,就如同BUG一般的存在。
同样的,于郭刚而言,这个时代,处处充满了机会!
只要他愿意,不愁没有出头之日!
他同样相信,等他真的干出一番大事业,取得成绩后,刘晓园一定会转变以往陈腐的观念。
郭刚来到商场,专门挑了一家比较高档的服装店。
今天,他要为自己好好置办一身行头。
既然决定要下海,最起码形象这一块儿得注意一下。
那店员见郭刚一身脏兮兮的,眼底闪过一丝轻蔑。
但很快,她就看呆了。
“老板,给我拿几套合身的西装!”
郭刚开口就要几套,那店员立刻殷勤地过来。
一一试过之后,郭刚看中了三套西装,十元钱一套,一共是三十元。
这个价格,在本地略显昂贵。
但跟香岗那边比起来,还真一点儿不贵。
八十年代,香岗那边,一套定制西服甚至要好几千块!
看着镜子里,身材高大,人模狗样的自己,郭刚满意的一笑。
随后,又花了两毛钱,去理发店剪了个头发。
整个人看起来格外精神,再有那套西装一衬托,气质一下子就上来了。
妥妥的小老板打扮。
走在街上,郭刚发现,周围那些路人看自己的目光都不一样了。
在这个穷人居多的时代,尤其还是在这个封闭落后的小县城里,能够穿西装的,兜里多多少少都有几个钱,自然备受瞩目。
郭刚这次进城,给自己置办行头、改变形象是其一。
另外,他也想看看大妈们的进度如何了。
结果让郭刚又惊又喜,短短三天的时间,几位大妈就做出近四千多件衣服。
主要还是郭刚工资开得高,几位大妈干劲十足,为了提前完成,甚至让自己的儿女来替班。
没日没夜的赶工。
郭刚得知后,心情大好,当场每人给了十元红包。
那位负责招人的大妈,则给了五十块。
随后。
郭刚又联系了蔡国富等人来取货。
亲身体会过郭刚的衣服有多受欢迎后,蔡国富自然是极为热情,第一时间叫上自己的人来取货。
其他几位老板,也相继来取货。
且都当场付清了货款。
扣除成本、以及工人的工资,郭刚粗略算了一下,自己这次净赚了七千六百两三块钱!
在这个县城范围内,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绝对算得上天文数字!
郭刚提着一大袋钱,去银行开户存好。
按照郭刚的预期,这八千件衣服,不需要一个月就能全部销售一空。
所以,他决定再赶制一批。
按照老规矩,从市场买来布料,然后扔给大妈,郭刚舒舒服服地当起甩手掌柜。
安排好相关事宜,郭刚径直来到县人才市场。
凭借他如今这幅人模狗样的打扮,人才市场的人都对他格外客气。
从人才市场负责人口中,轻松打听到了如今市场上工人的工资。
男工一天五毛,女工一天三毛。
对行情有了大概了解,郭刚心里也暗暗盘算着。
做完这一切,时候已经不早了。
回到家,妻子刘晓园今天回来得格外早,竟然早已做好了饭菜。
看到郭刚回来,尤其还得一身西装,整个人精神、帅气了许多,忍不住连连夸赞。
“这衣服,真帅,真配你。”
“吃饭吧,我都做好了。”
刘晓园拉着郭刚的手,来到饭桌前,果然一大桌子饭菜。
刘晓园貌似心情不错。
吃饭时,刘晓园主动给郭刚夹菜,让郭刚有些受宠若惊。
“刚子,我想了一晚上,都想通了。你放开手脚去闯吧,我和丫丫都支持你,反正咱们家本来就一无所有,失败了也无非回到最初的样子。”
听这话,刘晓园是真的开窍了。
郭刚也不矫情,只说了一句,“老婆,相信我。”
“嗯!”
刘晓园深深点头。
“对了,王大壮黄昏那会儿来找你,好像挺急的样子。”
王大壮……这小子绝对是在挂念着果园的事。
毕竟,为了这事,他可是咬着牙拿出了五十元。
这么长时间没有得到郭刚的回复。
不急才怪!
“不用理他。”郭刚嘴角勾起一丝坏笑,又补充了一句,“老婆,接下来这几天,但凡王大壮那小子来找我,你就说我不在家。”
郭刚准备好好晾一晾王大壮这小子,就是让他急!
随后几天,郭刚都在家里休养。
不出所料,王大壮这两天一天比一天沉不住气,差不多一天上门两次,看郭刚在不在家。
但在郭刚提前交代过后,刘晓园以郭刚在县里有事没回来为由搪塞过去。
另一边,王大壮急得热锅上的蚂蚁。
但他很快就从张婶那里得知,郭刚明明在家,就是闭门不见他。
王大壮隐约猜到,郭刚多半是在摆谱呢,就是要故意晾着他。
奈何如今郭刚有一个当老板的小叔,王大壮不得不耐着性子,心里对郭刚也越发恭敬了。
几天后。
郭刚再次去了县城。
直奔缝纫铺,几天不见,几位大妈又赶制出了四千多件新衣服。
郭刚心情大好,当场又给几人分别塞了一个红包。
几个大妈开心得合不拢嘴。
趁着这个机会,郭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几人打听起附近有没有闲置的厂房,没想到还真打听到了一些眉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