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写作反思
反向驯化作者落日海还写过什么
1个回答2023-11-14 02:10
《娇玉》。《反向驯化》是作者落日还创作的言情小说,小说讲述了虞辞的成长故事。作者还创作了小说《娇玉》,和《反向驯化》的题材一样,都是都市言情类型的小说,深受读者喜爱。
也来谈写作:文章必须反复修改吗?
1个回答2023-11-27 23:21
修改文章,是个好习惯吗?
自然!但需要分情况。
推敲的典故,来自唐朝诗人贾岛。到底是“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他费尽思量!
这常被用来教导后人,文章要反复修改,仔细琢磨。
可贡献了这个典故的贾岛诗作得如何呢?当然,他自有一众粉丝,比如韩愈就很看好他。但就有唐一代,他算不得一流的诗人。
不是说他不是一流的诗人,就不能有修改的好习惯,或者说他的这种精神就是无意义的。
我要说的是,起码 就诗的创作而言,翻来覆去地修改,是不必要的 。贾岛人称“诗奴”,可见其对诗的崇敬,也见其诗品不高。
和诗同样的,还有 一气呵成的散文 (非指篇幅较长的叙事类散文)。反复修改到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在字句上下功夫。 过分雕琢,反失其真。
以上两者,把情绪上头时写下的有些不通顺的地方修改通顺,明显的硬伤除去,就够了。
说了不必反复修改的,再说说必须反复修改的—— 小说 。
小说家也必须是个很好的“裁缝”,需要把合适的情节放到合适的地方。尤其是篇幅较长的小说,随着人物的增多、情节的推进,整体上就会出现难以自圆其说的bug。
于是,理顺逻辑、整理情节、精炼语句、校对字词及标点……每个环节就算至少过3遍,那也是不小的工作量。
能够主动、自觉得修改自己写文章,是好习惯。但是,就一个熟悉的字,你看久了也会感觉陌生,何况是很多字组成的文章,越改、也许就离下笔的初心越远。有的,甚至会变成四不像。
我们必须明确的是: 修改,是为了我们的文章更好,不是为了修改而修改 。
自然!但需要分情况。
推敲的典故,来自唐朝诗人贾岛。到底是“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他费尽思量!
这常被用来教导后人,文章要反复修改,仔细琢磨。
可贡献了这个典故的贾岛诗作得如何呢?当然,他自有一众粉丝,比如韩愈就很看好他。但就有唐一代,他算不得一流的诗人。
不是说他不是一流的诗人,就不能有修改的好习惯,或者说他的这种精神就是无意义的。
我要说的是,起码 就诗的创作而言,翻来覆去地修改,是不必要的 。贾岛人称“诗奴”,可见其对诗的崇敬,也见其诗品不高。
和诗同样的,还有 一气呵成的散文 (非指篇幅较长的叙事类散文)。反复修改到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在字句上下功夫。 过分雕琢,反失其真。
以上两者,把情绪上头时写下的有些不通顺的地方修改通顺,明显的硬伤除去,就够了。
说了不必反复修改的,再说说必须反复修改的—— 小说 。
小说家也必须是个很好的“裁缝”,需要把合适的情节放到合适的地方。尤其是篇幅较长的小说,随着人物的增多、情节的推进,整体上就会出现难以自圆其说的bug。
于是,理顺逻辑、整理情节、精炼语句、校对字词及标点……每个环节就算至少过3遍,那也是不小的工作量。
能够主动、自觉得修改自己写文章,是好习惯。但是,就一个熟悉的字,你看久了也会感觉陌生,何况是很多字组成的文章,越改、也许就离下笔的初心越远。有的,甚至会变成四不像。
我们必须明确的是: 修改,是为了我们的文章更好,不是为了修改而修改 。
小说结尾写李胜利反复确认有事没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个回答2024-01-16 22:09
加深印象。从表现李胜利反复确认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这种结尾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可以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让读者对这一部分的事情记得更清楚,更注重一些。
小说情节反复提到有什么作用
1个回答2023-12-31 04:11
1、铺垫作用。小说中的情节多次出现具有铺垫、前后呼应等作用。
2、强调作用。反复出现的情节具有强调作用,表示十分重要纳橘。
中大3、加深印象。增强读者卖茄竖对小说情节的印象。
一般情况下,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和具体语境,判定故事情节反复出现的作用。
2、强调作用。反复出现的情节具有强调作用,表示十分重要纳橘。
中大3、加深印象。增强读者卖茄竖对小说情节的印象。
一般情况下,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和具体语境,判定故事情节反复出现的作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