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有关大纵深作战理论的书籍,谁能告诉我?
2023-10-29 13:31
我在网上搜索,却尽是无用的信息,有那位同志可以告诉我啊?
1个回答
《西洋军事史》
《回忆虚岩与思考》 作者:朱可夫
《军人的天职》 作者:罗科索夫斯基
《毕生的事业》 作者:华西列夫斯基
《战时的总参谋部》 作者:什缅捷科
大纵深作战理论
围绕着如何有效的实施进攻,苏联军事家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大纵深作战思想。
一战后,军队和武装的发展非常迅速,军队已有新的技术装备,同时军队中已建立了新的兵种.这些军事上的进步使进攻的威力大大增强,于是,军事家们提出了大纵深战斗的基本原则,规定在兵团和部队的战斗队型中应建立突击群、牵制群、预备队以及火搜亮力群。突击群用于主要突击方向上实施进攻:牵制群用于辅助突击方向上作战,其任务世誉宽是转移敌人的注意力,保障突击群的顺利进攻;预备队用以完成战斗进程中突然出现的任务;火力群的主要任务就是保障突击群的快速突破。
初期,苏联军事专家们认为,为了粉碎敌人庞大的集团军,必须连续实施一系列在时间上互相联系并能导致全线胜利的战役。他们在分析当时几场战争的经验和新式兵器的发展情况后,得出结论:可以通过实施一系列连续的战役来消灭敌人。连续战役的理论的实质就是在实施头一个战役的过程中就考虑并准备下一个战役,以防止供应中断和运输堵塞,达成战斗行动的连续性,不给敌人以变更部署和组织战斗的时间。连续战役的胜负主要取决于后勤工作是否跟得上。根据这个理论,方面军被认为是一个战略单位,遂行统帅部赋予的任务。它应当统辖一个战区内的军队,并应当能够为了解决一个总战略任务而在几个作战方向上实施进攻。进攻地带的宽度定为300-400公里,战役的纵深定为200公里。
但是,随着军队大量装备新式武器和技术兵器,连续战役的理论已不再适合未来战争的要求。于是,大纵深作战理论应运而生。
最早对大纵深战役思想进行研究的是特里安达菲洛夫。他提出,为了夺取对敌人的全面胜利,必须实施一系列连续的突击,以打击敌人的所有兵力,打乱敌人的组织,使之无法继续进行顽强抵抗。
30年代,大纵深理论显得越来越重要。其实质就是,以杀伤兵器同时压制敌整个防御纵深,在选定方向上突破其战术地幅;接着,负责扩张战果的梯队,包括坦克、摩托化步兵等,投入交战,并以空降兵实施空降,迅速将战术胜利发展为战役胜利,以尽快达成预定目的。大纵深理论认为,要顺利实施大纵深战役,必须要解决两大任务:第一,用步兵、坦克、炮兵和航空兵对敌人的整个战术纵深同时实施轰击,以摧毁敌人的防御;第二,用快速部队和空降兵的迅猛行动和航空兵的突击,将战术胜利发展为战役胜利。为了实施突破,要求在主要突击方向上集中优势兵力兵器,各集团军纵深配置,建立强有力的冲击梯队、扩张战果梯队、预备队,以及航空兵和空降兵等。冲击梯队的主要任务是突破敌人防御,当打开一个突破口后,必须将快速兵团迅速投入突破口,以摧毁敌人在整个战役纵深内的抵抗,并协同其他兵种全歼敌人。航空兵的任务就是夺取制空权,掩护方面军的军队和后方,支援军队突破敌人防御和在战役纵深内追击敌人,攻击敌人的预备队,保障空降兵着陆,给军队空运补给和实施空中侦察。
苏军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演习,验证了大纵深理论的基本原则。特别是1938年的哈桑湖战役、1939年的哈勒欣河战役以及苏芬战争为大纵深战役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战争实践。(本文只着重介绍苏芬战争,因为它对于大纵深理论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苏芬战争使大纵深战役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它也证明了大纵深理论的基本正确性,如对坚固筑垒防御实施进攻时,军队要作深远的战役布势,纵深配备步兵部队和分队的战斗队形,将兵力兵器坚决的密集使用于突破地段,炮兵、坦克兵和航空兵的使用等一些基本原则都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战争也证明了大纵深理论所存在的缺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实践证明,分别建立突击队和牵制队是不适宜的,因为这样划分会造成牵制队的军队消极等待突击集团获得战果。炮兵密度必须提高到每公里正面40-60门火炮,在突破地段要更加坚决的密集使用炮兵的火力。此外,还必须进行周密的炮兵侦察。将坦克分为支援步兵的坦克群和远战坦克群的作法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会妨碍对防御之敌同时实施猛烈的突击。在突击敌人坚固的防御时,航空兵的行动应在时间上尽最大可能同时进攻的军队靠近,以便后者能利用航空兵突击的成果迅速击溃敌人。
在大纵深理论中,突破理论和追击理论是最关键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构成了大纵深理论的核心内容。突破敌人防御是进行大纵深战役的前提,没有突破的完成就谈不上纵深进攻。德军面对苏军的进攻时,往往在苏军进攻之前将其部队从前沿撤到纵深,以避免苏军的炮火准备和航空火力准备时的火力杀伤,然后以有组织的火力和反突击,阻止苏军的进攻(狡猾狡猾的)。如在1942年7月的博尔霍夫战役中,在苏联第61集团军的进攻发起前,德军将主力从第一阵地撤回纵深,使苏军在冲击前的炮火准备没有见效,苏军的第一梯队师虽然没有遇到德军的强大抵抗就突破了第一阵地,但在苏军前往第二阵地的路上,遭到了德军的顽强抵抗,致使损失惨重,进攻失败。
大纵深理论认为,采取战斗侦察,可以及时察觉敌人企图,更正指挥员的错误判断,使己方炮火力量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给敌人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为己方的后续进攻部队的进攻铺平道路,减少突击部队的伤亡。
大纵深理论认为,集团军司令员在选择主要突击方向时应考虑一系列因素,如方面军司令员的战役企图、敌军集团防御性质和集团编程、地形条件、己方军队状况和能力等。确定主要突击方向一般要达到两个基本要求,就是必须在战役第一日突破敌人的战术防御和保障自己突击集团前出至防御之敌的侧翼和后方。一旦确定了主要突击方向,就应当将装备最好的、战斗力最强的兵团放在主要突击方向上,高度集中兵力,以形成对敌优势。
实施火力突击是突破必不可少的阶段。突破一般以冲击的炮火准备和航空炮火准备作为开始。炮兵和航空兵在火力准备阶段的任务是,以火力压制、破坏敌人军队的指挥和协同,保障建立通向敌人战术地幅全纵深的缺口,以及阻止敌人预备队开进。突然实施火力突击是达到有效杀伤敌人的重要手段。在苏德战争中,德军的有生力量和技术装备所遭到的最大损失,就是由于苏军的炮火和迫击炮的首次急袭射击造成的。尽量缩短火力准备与步兵、坦克开始突击之间的时间间隔,也是达成突破的重要条件。
一旦在敌人的防御中撕开了一个突破口,快速集群就应该迅速进入突破口,扩大胜利。此时,炮兵主要是压制敌人炮兵和预备队,特别是敌人的防坦克配系对快速集群的进攻所造成的障碍;航空兵的主要任务是压制和消灭敌人所剩的重要目标,彻底摧毁敌人的防御体系。在一般情况下,快速集群的队形是这样的:步兵师先遣支队和侦察机关在前,随后是运动保障队,再往后是先遣大队,最后是主力。分两路开进,并分成两个梯队。这样就可以便于战斗过程中部队的指挥和机动,最好的发挥快速集群的威力,迅速完成对敌防御的战术地幅的突破。
防御一方在对付敌人的进攻时,往往会采用反突击的方法,即突入进攻军队的战斗队形的纵深,从而遏制对方的进攻。如何实施反突击成为大纵深战略的又一重要环节。1943年8月苏第27集团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在阿赫特尔卡地域实施的抗击反突击的成功例子。
德军对分布在170公里的宽大正面上的苏第27集团军右翼实施了反突击,德军组成了强大的反突击集团,共有官兵1.6万人,坦克约400辆,火炮和迫击炮200余门。而在德军的反突击方向上,第27集团军有1.5万人,坦克约100辆,火炮710门。由于反突击是在较窄的正面上实施的,德军在主要突击方向上的兵力要优于苏军。8月18日,德军在猛烈的炮火下对苏军战斗队形进行了严密的密集袭击后,开始实施反突击,并突破了俗步兵第166师正面,于18日晚在约7公里的狭窄地段攻入27集团军防御纵深近24公里。德军在突破了苏军右翼的防御后,使苏军左翼受到被合围的威胁。为了粉碎德军的反突击集团,方面军司令员命令以近卫坦克第4、5军和坦克第93旅从南面向敌军集团侧翼和后方实施突击,以步兵147师从北向南割断敌突入集团与其主力的联系,将其歼灭,于8月19日恢复态势。德军的反突击被击退了。苏军之所以能击溃德军的反突击就在于对力量进行了及时而巧妙的区分,并实施了广泛的机动。
追击是为达到歼敌目的而向退却之敌实施的进攻,以插入退却之敌的后侧并实施合围,分割并歼灭或俘虏敌军集团。在战斗中,防御者实施退却的征候有:防御者撤出部分炮兵和后勤机关;实施佯动反冲击;积极进行侦察;炮兵进行短促的火力急袭;在进攻一方可能行动的道路上设置工程障碍物;在后方焚毁物资和工程设施等。在一般情况下,防御者力求在能见度不好的情况下实施退却,如夜间、雨天、降雪和浓雾等。为了使其主力摆脱进攻者的追击,会派出后卫进行掩护,后卫往往由摩托化部队和坦克部队编成,能进行有效的反冲击和迅速脱离追击部队。
进攻者一旦发现敌人准备退却时,就应该立即转入追击,力求阻止敌军有组织的退却,在敌到达新的防御地区并与从纵深开来的预备队会合之前予以围歼。进行追击的队型是在战役防御纵深进攻的队形,快速集团在前方。坦克军和机械化军具有行动迅速的特点,因而是实施追击的主要力量。
要追击顺利,指挥员的指挥是十分重要的,在定下进攻战役的决心时就应该考虑到追击时的措施,要确定:随着摧毁哪些集团和前出至哪些地区可预期敌人的退却;当军队转入追击时,敌人可能用哪些兵力进行抵抗;敌退却的可能方向和截断这些方向的路线;追击时主要力量的集中方向;兵团和部队实施追击的方向;先遣支队和空降兵的编成、任务。对于这些问题,指挥员在追击前就应该认识到,同时,在追击过程中,军团和兵团指挥所应派出由司令员领导的作战组,以便进行具体的领导。为了保证不间断的指挥,各级指挥所应采取逐次跃进的方法进行行动。
在实施追击时,先遣支队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先遣支队通常由一个加强团或加强营组成,而坦克军和机械化军的先遣支队则由一个坦克旅或机械化旅编成。先遣支队中加强有坦克、摩步、炮兵、高射炮兵、反坦克兵、工兵分队。在追击过程中,航空兵的作用也是很大的。航空兵能够从空中掩护追击部队免遭敌军伏击(防止狗急跳墙。),另外,航空兵还可进行空中侦察,保证追击的目的性。
追击一般有三种方式:正面追击、平行追击和正面与平行相结合的追击。
正面追击一般是在敌军进行预有退却的条件下,或者己方军队的兵力特别是快速军队不足,兵力对比不利,无法通过坚决行动前出敌退却道路时实施的。目的是在整个退却正面牵制敌人基本兵力,限制其机动,迟滞其退却。
平行追击就是沿与敌军退却平行的路线进行追击,它能破坏敌人行军队形,使其无法向中间地区前出,还使退却之敌一直处于侧翼遭突击的威胁之下。
正面与平行相结合的追击,就是以一部兵力从正面实施追击,目的是迟滞敌军基本兵力的退却,不让其脱身,并以集团军主力实施平行追击,前出退却集团侧翼,切断退却道路,最后合围和消灭敌人。
《回忆虚岩与思考》 作者:朱可夫
《军人的天职》 作者:罗科索夫斯基
《毕生的事业》 作者:华西列夫斯基
《战时的总参谋部》 作者:什缅捷科
大纵深作战理论
围绕着如何有效的实施进攻,苏联军事家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大纵深作战思想。
一战后,军队和武装的发展非常迅速,军队已有新的技术装备,同时军队中已建立了新的兵种.这些军事上的进步使进攻的威力大大增强,于是,军事家们提出了大纵深战斗的基本原则,规定在兵团和部队的战斗队型中应建立突击群、牵制群、预备队以及火搜亮力群。突击群用于主要突击方向上实施进攻:牵制群用于辅助突击方向上作战,其任务世誉宽是转移敌人的注意力,保障突击群的顺利进攻;预备队用以完成战斗进程中突然出现的任务;火力群的主要任务就是保障突击群的快速突破。
初期,苏联军事专家们认为,为了粉碎敌人庞大的集团军,必须连续实施一系列在时间上互相联系并能导致全线胜利的战役。他们在分析当时几场战争的经验和新式兵器的发展情况后,得出结论:可以通过实施一系列连续的战役来消灭敌人。连续战役的理论的实质就是在实施头一个战役的过程中就考虑并准备下一个战役,以防止供应中断和运输堵塞,达成战斗行动的连续性,不给敌人以变更部署和组织战斗的时间。连续战役的胜负主要取决于后勤工作是否跟得上。根据这个理论,方面军被认为是一个战略单位,遂行统帅部赋予的任务。它应当统辖一个战区内的军队,并应当能够为了解决一个总战略任务而在几个作战方向上实施进攻。进攻地带的宽度定为300-400公里,战役的纵深定为200公里。
但是,随着军队大量装备新式武器和技术兵器,连续战役的理论已不再适合未来战争的要求。于是,大纵深作战理论应运而生。
最早对大纵深战役思想进行研究的是特里安达菲洛夫。他提出,为了夺取对敌人的全面胜利,必须实施一系列连续的突击,以打击敌人的所有兵力,打乱敌人的组织,使之无法继续进行顽强抵抗。
30年代,大纵深理论显得越来越重要。其实质就是,以杀伤兵器同时压制敌整个防御纵深,在选定方向上突破其战术地幅;接着,负责扩张战果的梯队,包括坦克、摩托化步兵等,投入交战,并以空降兵实施空降,迅速将战术胜利发展为战役胜利,以尽快达成预定目的。大纵深理论认为,要顺利实施大纵深战役,必须要解决两大任务:第一,用步兵、坦克、炮兵和航空兵对敌人的整个战术纵深同时实施轰击,以摧毁敌人的防御;第二,用快速部队和空降兵的迅猛行动和航空兵的突击,将战术胜利发展为战役胜利。为了实施突破,要求在主要突击方向上集中优势兵力兵器,各集团军纵深配置,建立强有力的冲击梯队、扩张战果梯队、预备队,以及航空兵和空降兵等。冲击梯队的主要任务是突破敌人防御,当打开一个突破口后,必须将快速兵团迅速投入突破口,以摧毁敌人在整个战役纵深内的抵抗,并协同其他兵种全歼敌人。航空兵的任务就是夺取制空权,掩护方面军的军队和后方,支援军队突破敌人防御和在战役纵深内追击敌人,攻击敌人的预备队,保障空降兵着陆,给军队空运补给和实施空中侦察。
苏军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演习,验证了大纵深理论的基本原则。特别是1938年的哈桑湖战役、1939年的哈勒欣河战役以及苏芬战争为大纵深战役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战争实践。(本文只着重介绍苏芬战争,因为它对于大纵深理论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苏芬战争使大纵深战役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它也证明了大纵深理论的基本正确性,如对坚固筑垒防御实施进攻时,军队要作深远的战役布势,纵深配备步兵部队和分队的战斗队形,将兵力兵器坚决的密集使用于突破地段,炮兵、坦克兵和航空兵的使用等一些基本原则都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战争也证明了大纵深理论所存在的缺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实践证明,分别建立突击队和牵制队是不适宜的,因为这样划分会造成牵制队的军队消极等待突击集团获得战果。炮兵密度必须提高到每公里正面40-60门火炮,在突破地段要更加坚决的密集使用炮兵的火力。此外,还必须进行周密的炮兵侦察。将坦克分为支援步兵的坦克群和远战坦克群的作法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会妨碍对防御之敌同时实施猛烈的突击。在突击敌人坚固的防御时,航空兵的行动应在时间上尽最大可能同时进攻的军队靠近,以便后者能利用航空兵突击的成果迅速击溃敌人。
在大纵深理论中,突破理论和追击理论是最关键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构成了大纵深理论的核心内容。突破敌人防御是进行大纵深战役的前提,没有突破的完成就谈不上纵深进攻。德军面对苏军的进攻时,往往在苏军进攻之前将其部队从前沿撤到纵深,以避免苏军的炮火准备和航空火力准备时的火力杀伤,然后以有组织的火力和反突击,阻止苏军的进攻(狡猾狡猾的)。如在1942年7月的博尔霍夫战役中,在苏联第61集团军的进攻发起前,德军将主力从第一阵地撤回纵深,使苏军在冲击前的炮火准备没有见效,苏军的第一梯队师虽然没有遇到德军的强大抵抗就突破了第一阵地,但在苏军前往第二阵地的路上,遭到了德军的顽强抵抗,致使损失惨重,进攻失败。
大纵深理论认为,采取战斗侦察,可以及时察觉敌人企图,更正指挥员的错误判断,使己方炮火力量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给敌人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为己方的后续进攻部队的进攻铺平道路,减少突击部队的伤亡。
大纵深理论认为,集团军司令员在选择主要突击方向时应考虑一系列因素,如方面军司令员的战役企图、敌军集团防御性质和集团编程、地形条件、己方军队状况和能力等。确定主要突击方向一般要达到两个基本要求,就是必须在战役第一日突破敌人的战术防御和保障自己突击集团前出至防御之敌的侧翼和后方。一旦确定了主要突击方向,就应当将装备最好的、战斗力最强的兵团放在主要突击方向上,高度集中兵力,以形成对敌优势。
实施火力突击是突破必不可少的阶段。突破一般以冲击的炮火准备和航空炮火准备作为开始。炮兵和航空兵在火力准备阶段的任务是,以火力压制、破坏敌人军队的指挥和协同,保障建立通向敌人战术地幅全纵深的缺口,以及阻止敌人预备队开进。突然实施火力突击是达到有效杀伤敌人的重要手段。在苏德战争中,德军的有生力量和技术装备所遭到的最大损失,就是由于苏军的炮火和迫击炮的首次急袭射击造成的。尽量缩短火力准备与步兵、坦克开始突击之间的时间间隔,也是达成突破的重要条件。
一旦在敌人的防御中撕开了一个突破口,快速集群就应该迅速进入突破口,扩大胜利。此时,炮兵主要是压制敌人炮兵和预备队,特别是敌人的防坦克配系对快速集群的进攻所造成的障碍;航空兵的主要任务是压制和消灭敌人所剩的重要目标,彻底摧毁敌人的防御体系。在一般情况下,快速集群的队形是这样的:步兵师先遣支队和侦察机关在前,随后是运动保障队,再往后是先遣大队,最后是主力。分两路开进,并分成两个梯队。这样就可以便于战斗过程中部队的指挥和机动,最好的发挥快速集群的威力,迅速完成对敌防御的战术地幅的突破。
防御一方在对付敌人的进攻时,往往会采用反突击的方法,即突入进攻军队的战斗队形的纵深,从而遏制对方的进攻。如何实施反突击成为大纵深战略的又一重要环节。1943年8月苏第27集团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在阿赫特尔卡地域实施的抗击反突击的成功例子。
德军对分布在170公里的宽大正面上的苏第27集团军右翼实施了反突击,德军组成了强大的反突击集团,共有官兵1.6万人,坦克约400辆,火炮和迫击炮200余门。而在德军的反突击方向上,第27集团军有1.5万人,坦克约100辆,火炮710门。由于反突击是在较窄的正面上实施的,德军在主要突击方向上的兵力要优于苏军。8月18日,德军在猛烈的炮火下对苏军战斗队形进行了严密的密集袭击后,开始实施反突击,并突破了俗步兵第166师正面,于18日晚在约7公里的狭窄地段攻入27集团军防御纵深近24公里。德军在突破了苏军右翼的防御后,使苏军左翼受到被合围的威胁。为了粉碎德军的反突击集团,方面军司令员命令以近卫坦克第4、5军和坦克第93旅从南面向敌军集团侧翼和后方实施突击,以步兵147师从北向南割断敌突入集团与其主力的联系,将其歼灭,于8月19日恢复态势。德军的反突击被击退了。苏军之所以能击溃德军的反突击就在于对力量进行了及时而巧妙的区分,并实施了广泛的机动。
追击是为达到歼敌目的而向退却之敌实施的进攻,以插入退却之敌的后侧并实施合围,分割并歼灭或俘虏敌军集团。在战斗中,防御者实施退却的征候有:防御者撤出部分炮兵和后勤机关;实施佯动反冲击;积极进行侦察;炮兵进行短促的火力急袭;在进攻一方可能行动的道路上设置工程障碍物;在后方焚毁物资和工程设施等。在一般情况下,防御者力求在能见度不好的情况下实施退却,如夜间、雨天、降雪和浓雾等。为了使其主力摆脱进攻者的追击,会派出后卫进行掩护,后卫往往由摩托化部队和坦克部队编成,能进行有效的反冲击和迅速脱离追击部队。
进攻者一旦发现敌人准备退却时,就应该立即转入追击,力求阻止敌军有组织的退却,在敌到达新的防御地区并与从纵深开来的预备队会合之前予以围歼。进行追击的队型是在战役防御纵深进攻的队形,快速集团在前方。坦克军和机械化军具有行动迅速的特点,因而是实施追击的主要力量。
要追击顺利,指挥员的指挥是十分重要的,在定下进攻战役的决心时就应该考虑到追击时的措施,要确定:随着摧毁哪些集团和前出至哪些地区可预期敌人的退却;当军队转入追击时,敌人可能用哪些兵力进行抵抗;敌退却的可能方向和截断这些方向的路线;追击时主要力量的集中方向;兵团和部队实施追击的方向;先遣支队和空降兵的编成、任务。对于这些问题,指挥员在追击前就应该认识到,同时,在追击过程中,军团和兵团指挥所应派出由司令员领导的作战组,以便进行具体的领导。为了保证不间断的指挥,各级指挥所应采取逐次跃进的方法进行行动。
在实施追击时,先遣支队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先遣支队通常由一个加强团或加强营组成,而坦克军和机械化军的先遣支队则由一个坦克旅或机械化旅编成。先遣支队中加强有坦克、摩步、炮兵、高射炮兵、反坦克兵、工兵分队。在追击过程中,航空兵的作用也是很大的。航空兵能够从空中掩护追击部队免遭敌军伏击(防止狗急跳墙。),另外,航空兵还可进行空中侦察,保证追击的目的性。
追击一般有三种方式:正面追击、平行追击和正面与平行相结合的追击。
正面追击一般是在敌军进行预有退却的条件下,或者己方军队的兵力特别是快速军队不足,兵力对比不利,无法通过坚决行动前出敌退却道路时实施的。目的是在整个退却正面牵制敌人基本兵力,限制其机动,迟滞其退却。
平行追击就是沿与敌军退却平行的路线进行追击,它能破坏敌人行军队形,使其无法向中间地区前出,还使退却之敌一直处于侧翼遭突击的威胁之下。
正面与平行相结合的追击,就是以一部兵力从正面实施追击,目的是迟滞敌军基本兵力的退却,不让其脱身,并以集团军主力实施平行追击,前出退却集团侧翼,切断退却道路,最后合围和消灭敌人。
相关问答
请问有谁知道郭敬明的全部书籍?能告诉我吗?
2个回答2024-03-08 12:34
《小时代1.0 2.0 3.0》《悲伤逆流成河》《幻城》《夏至未至》《临界丶爵迹I,∥》《爵迹、燃魂书》《最后我们留给世界的》《虚缓下一站,济州岛(等系列)》《梅兰芳卷三竹之卷》《诡迹》银肢上/...
全文我想要发小说,但我不知道在哪里发,你能告诉我吗?
3个回答2023-12-11 20:51
你想免费发的吗?我知道杭姿团州19楼上面有一个女性阅读版块就可以随便发你自己的迹春橘原创小说; 另外,如果是收费网站的话,就很多了,比如晋江文学、潇湘书院、红袖添香等等,不过这些网站的发文要求我森蠢...
全文我想知道AKB0048有哪些小说,可以告诉我吗?
4个回答2023-12-14 15:15
AKB0048之唯舞独尊 AKB48之梦界的彼岸 死亡游戏(akb48) AKB0048舞蝶恋樱 梦想与自由 梦想不会褪色 等……
牛的大小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3-04 07:23
规模越大,能力越强。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牛的耐州枯大小昌洞通常被用来形容某个人或事物的规模或能力,其背后蕴含的是一种简单迹碧而深刻的道理,包括能力、影响力、资源和形象。
牛的大小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2-08 12:27
要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牛的大小》这个寓言故事讲述了两个蚂蚁站在牛的不同备御或角度位置上去,看到牛的面积拆物和体积不同仿伍。告诉我们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有不同的答案,我们要全面地看问题。看事物不能只看...
全文摆渡人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2个回答2024-02-03 08:49
摆渡人其实是一本非常出名的小说,里面所讲的道理非常的深刻,可能你读一遍都不可能读得懂。摆渡人告腊厅诉我们的道理是摆渡不仅孝局斗是摆渡他人,也是摆渡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要互相帮助。有的时候你...
全文专论小说的文学理论书籍
1个回答2023-12-03 23:10
伊丽莎白·鲍温:《英国小说家》 中国现代小说环境理论探析--《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现代小说环境——氛围理论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作者:刘涛 黄雅玲 中国现代小说理论探微
有谁知道有关藏獒的书籍。
2个回答2023-11-21 18:45
杨祥蔽胡志军的小说《藏獒》还谨拦有黑鹤的《黑焰》《鬼狗》,还有《藏獒画传》。这些都是人们觉得比较经典的关于藏獒的并弊书籍,有兴趣的话可以都看看。 一度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