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2023-10-27 23:28

1个回答

意思: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作者】杨万里 【朝代】宋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译文

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

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诗写芭蕉分绿,柳花戏舞,诗人情怀也同有景物一样清新闲适,童趣横生。儿童捉柳花,柳花似也有了无限童心,在风中与孩童们捉迷藏。不时有笑声漾起,诗人该是从睡梦中被它叫醒的。首二句点明初夏季节,后二句表明夏日昼长,百无聊赖之意。这首诗选用了梅子、芭蕉、柳花等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

诗人闲居乡村,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舒畅。诗中用“软”字,表现出他的闲散的意态;“分”字也很传神,意蕴深厚而不粘滞;尤其是“闲”字,不仅淋漓尽致地把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孝宗初,知奉新县,历大常博士、大学侍读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主张抗金。工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初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擅长“活法”,时称“诚斋体”。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

参考资料:

相关问答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出自谁之作?

1个回答2024-02-03 18:35
出处:《喜晴》,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 秋天是慢慢进入的,但是突然一下就变凉了,秋天已经来了但是还是感觉是夏天,下了一场秋雨天气一下凉了才感觉秋天来了,就像人的情绪一样变化很复杂。 ...
 全文

阅读杨万里的《闲居初夏午睡起》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1个回答2023-10-27 22:08
古代用的窗纱,一般是白色或者浅色的居多。作者是午睡起来,他的视角是室内看到室外,透过薄的窗纱看芭蕉,窗纱也像是绿色的。“芭蕉分绿与窗纱”的“分”字不仅把这种芭蕉与窗纱交相掩映的景象生动的描述出来,而...
 全文

梅子流酸溅齿牙这首诗出自什么

1个回答2024-01-11 07:13
“梅子流酸软齿牙”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闲居初夏午睡起》。原文: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贺神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译文: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租培齿之弊拍唯间。芭蕉...
 全文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小说好看吗

1个回答2024-02-03 08:08
好看。 1、情节好:《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小说情节紧凑,有很强的吸引力,主角感情纠葛、成长历程等情节让读者产生共鸣,从而引起读者的兴趣。 2、人物形象丰富:《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肢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生动...
 全文

绿了樱桃红了芭蕉是什么小说

1个回答2023-12-01 04:04
《绿了樱桃红了芭蕉》是连载于晋江文学城的言姿郑情网络小说,作者是你册册友离开了花却开了。州槐

芭蕉真的会有芭蕉精吗?

1个回答2024-01-14 18:49
芭蕉是一或纯首种常见的植物,一般指的是东南亚地区的芭蕉衫数。在民间传说中,有关于芭蕉精的说法,但这只是一种传说,并没有科学依据。 据了解,芭蕉精是指栖息在芭蕉树上的一种神秘生物,类似于传说中的精灵...
 全文

芭了芭蕉在哪连载

1个回答2023-10-28 03:03
各大小说网站均有连载。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芭了芭蕉在荔芳文学,龙渊书屋,笔趣阁等各大小说网站,均有连模碧段载。芭了芭慧颂蕉是一个比较知名的小说作家,芭了芭蕉的全部小说主要旦誉作品有《拨开云雾遇...
 全文

酸梅在哪个软件可以看

1个回答2024-02-20 09:01
酸梅在晋江文学城可以看。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酸梅这本小说的正版渠道在晋江文学。城酸梅是晋江作者黄三写的一本言情小说。讲述的是一个五六线小明星夏藤,受到网络侵害,去偏远的姥姥家躲避,认识了祁正。夏...
 全文

什么小说软件可以看酸梅

1个回答2023-12-12 22:06
《酸梅》作者黄三,是一部现代言情小说,可以在晋江,疯读小说,番茄小说,飞卢小说,话本小说这些软件看。

红楼梦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2-18 17:45
“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指的是贾雨村等新荣暴发之家,将过去贫困时所用的绿纱糊在破旧的窗上,以显示他们的新贵和财富。这句话暗示了贾雨村等人的暴发户心态,追求表面上的富贵和炫耀,而忽略了内在的修养和品质。...
 全文
热门问答
热门搜索
更多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