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赤壁赋作者的情绪是如何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
2024-03-17 02:24
匿名用户
2024-03-17 04:52
在前赤壁赋中作者的情绪由乐到悲
更多回答
赤壁之山水,乐其美也。先生于金秋之夜游于赤壁,所见清风明月,甚合其怀。故有月出、窈窕之歌。感其水平,露横之美,茫然不似人间。而心现飘飘浩浩之念,如羽化而出世。此以赤壁之景引出“乐”也。
於是乐其中,展清歌。歌亦玄妙而有恋眷君子之意,独闻“予怀”之叹,“美人”之思也。故吹洞箫者得其意而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以悲音而感乎先生,并起下“愀然”之意。此以境遇引出叹也。
於是以《短歌行》起意,以喻君子之不平也;以赤壁之景延之,以喻先生之遭境也;以魏武南下启文,以开伤心之端也;以客叹此生之渺小,以出朝暮之哀也;以水月之无穷,终以无可奈何也。此亦先生境遇而感,遂不知其所出。此以曹公之际遇而叙己悲也。
於是自解,乃以客所知水流逝、月盈虚,而点其所未知之水无穷、月不尽。以盈虚消息之无穷,感於眼前之风月可乐,於我皆无尽也。一问一答,境界天地。悲亦自悲,而答客之开阔景象,昭昭然如明月之光,播于九州而无尽藏也。悟风月之不死,此以天地之无尽以昭明胸襟也。
於是乐其中,展清歌。歌亦玄妙而有恋眷君子之意,独闻“予怀”之叹,“美人”之思也。故吹洞箫者得其意而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以悲音而感乎先生,并起下“愀然”之意。此以境遇引出叹也。
於是以《短歌行》起意,以喻君子之不平也;以赤壁之景延之,以喻先生之遭境也;以魏武南下启文,以开伤心之端也;以客叹此生之渺小,以出朝暮之哀也;以水月之无穷,终以无可奈何也。此亦先生境遇而感,遂不知其所出。此以曹公之际遇而叙己悲也。
於是自解,乃以客所知水流逝、月盈虚,而点其所未知之水无穷、月不尽。以盈虚消息之无穷,感於眼前之风月可乐,於我皆无尽也。一问一答,境界天地。悲亦自悲,而答客之开阔景象,昭昭然如明月之光,播于九州而无尽藏也。悟风月之不死,此以天地之无尽以昭明胸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