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 “谓”和“谓之”的区别
2024-01-30 16:41
匿名用户
2024-01-30 18:24
使用的位置不同。用“谓”的时候,被解释的词是放在“谓”的前面。而用“谓之”时,被解释的词总是放在“谓之”的后面。例如《荀子.天论》:“强本而节用。”杨倞注:“本谓晨桑。”枚乘《上书重谏吴王》:“譬犹蝇蚋之附群牛”李善注:“《说文》曰:秦谓之蚋,楚谓之蚊。”
② 解词的内容不同。“谓”常用来解说词语意义的范围或比喻映射的事物。可译为“是指、指的是”。“谓之”强调被释词的特点,用来辨析近义词、同义词。可译作“叫”、“叫做”等。例如《楚辞•离骚》:“恐美人之迟暮。”王逸注:“美人谓怀王也。”“美人”实际上是隐喻楚怀王,王逸在注中指明它隐喻的内容。枚乘《上书重谏吴王》:“譬犹蝇蚋之附群牛”李善注:“《说文》曰:秦谓之蚋,楚谓之蚊。”
② 解词的内容不同。“谓”常用来解说词语意义的范围或比喻映射的事物。可译为“是指、指的是”。“谓之”强调被释词的特点,用来辨析近义词、同义词。可译作“叫”、“叫做”等。例如《楚辞•离骚》:“恐美人之迟暮。”王逸注:“美人谓怀王也。”“美人”实际上是隐喻楚怀王,王逸在注中指明它隐喻的内容。枚乘《上书重谏吴王》:“譬犹蝇蚋之附群牛”李善注:“《说文》曰:秦谓之蚋,楚谓之蚊。”
更多回答
①使用的位置不同。用“谓”的时候,被解释的词是放在“谓”的前面。而用“谓之”时,被解释的词总是放在“谓之”的后面。例如《荀子.天论》:“强本而节用。”杨倞注:“本谓晨桑。”枚乘《上书重谏吴王》:“譬犹蝇蚋之附群牛”李善注:“《说文》曰:秦谓之蚋,楚谓之蚊。”
② 解词的内容不同。“谓”常用来解说词语意义的范围或比喻映射的事物。可译为“是指、指的是”。“谓之”强调被释词的特点,用来辨析近义词、同义词。可译作“叫”、“叫做”等。例如《楚辞•离骚》:“恐美人之迟暮。”王逸注:“美人谓怀王也。”“美人”实际上是隐喻楚怀王,王逸在注中指明它隐喻的内容。枚乘《上书重谏吴王》:“譬犹蝇蚋之附群牛”李善注:“《说文》曰:秦谓之蚋,楚谓之蚊。”“蚊”和“蚋”是同义词,用“谓之”来区别它们。
② 解词的内容不同。“谓”常用来解说词语意义的范围或比喻映射的事物。可译为“是指、指的是”。“谓之”强调被释词的特点,用来辨析近义词、同义词。可译作“叫”、“叫做”等。例如《楚辞•离骚》:“恐美人之迟暮。”王逸注:“美人谓怀王也。”“美人”实际上是隐喻楚怀王,王逸在注中指明它隐喻的内容。枚乘《上书重谏吴王》:“譬犹蝇蚋之附群牛”李善注:“《说文》曰:秦谓之蚋,楚谓之蚊。”“蚊”和“蚋”是同义词,用“谓之”来区别它们。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