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七回 分送宫花 中黛玉,惜春的表现以及性格特征
2023-10-29 22:17
匿名用户
2023-10-30 02:28
周瑞家女人送走刘姥姥后,便来回王夫人话。时值王夫人正与薛姨妈长篇大套地说些家务人情,周瑞家的便避到里间宝钗之处说话。后被王夫人听见叫出,薛姨妈乘便吩咐香菱拿来十二枝纱堆宫花,并对周瑞家的道:
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两孙哗芹枝,那四枝给了凤哥罢。接着,作者让我们随着周瑞家的行踪,作了一次“走马观花”的环游芦桐。
贾母嫌孙女儿们太多,迎、探、惜三人已移至王夫人房后三间小抱厦内居住。周瑞家的顺路先往这里来。“进入房内,只见迎春、探春二人正在窗下围棋”,“二人忙住了棋,都欠身道谢,命丫环们收了”。而惜春却在另一处,“正同水月庵的小姑子智能儿一处玩耍”。当周瑞家的将花匣打开,惜春笑道:“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可把这花儿戴在哪里呢?”
周瑞家的来找黛玉,她却在宝玉房中“大家解九连环玩呢”。宝玉听见送花,便先问:“什么花儿,拿来给我。”一面早伸手接过来了。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当周瑞家的回答了之后,她便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
这里,我们好象在同一时间里看到不同空间之不同人物的诸般活动言笑及其特定性格与精神面貌。薛姨妈来贾府并不久,却能做出如此安排:当着王夫人的面把老太太的三个孙女儿名列第一,又把老太太的“心肝儿”黛玉放在凤姐之前;而做为这个大家总管的凤姐虽属最后,却所赠为他人两倍。对于一位确知自己在贾府的位置,而且眼下究竟应讨好谁、将来应依靠谁的薛姨妈来说,这些深明世故而又十分得体的安排,似乎是用一种漫不经心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我们还看到,在同一时间的不同空间,迎春、探春在悠闲中打发日子,惜春皈依佛门的兴趣最初在玩笑中出之,凤姐和贾琏淫佚无度的生活实出于光天化日之下,黛玉娇宠猜疑,尖酸好胜的言笑和宝玉“懵懂顽童”的面目,也都象生活本身的“流”一样,行列而来,一一展示。当然,事实上还不仅如此。
周瑞女人送走刘姥姥后,便上来回王夫人的话,结果在王夫人的房里遇见薛姨妈正在与其长篇大套说些家务事情。周瑞家的向王夫人回了刘姥姥的事以后,略待半刻,见王夫人无语,方欲退出。这时薛姨妈才又笑着说道:“你且站住。我有一宗东西,你带了去罢。”这就是奉命送十二枝宫花的起因。至于送宫花最后到在宝玉房中玩耍的黛玉那里时,宝玉自然知道了宫花的来历,并对周瑞女人说:“宝姐姐在家做什么呢?怎么这几日也不见过这边来?”当得知宝钗“身上不大好”,而他自己又“着了些凉”,只好异日亲自则毕去看,眼下只能派茜雪去问候。这样,就自然地导向第八回“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一节,出现了全书中黛玉和宝钗的第一次“交锋”。由此可见,“送宫花”一节虽相对独立,对塑造人物性格、揭示社会面貌具有“一石多鸟”的艺术效果,但做为整部长篇小说的一节,仍然前后连锁,因果相继。这种连锁和相继不仅在情节的推动中如此,即在人物性格的发展中也产生了同样的艺术效果。
至于迎春、探春勿须多说。较能说明问题的是惜春、凤姐和黛玉。关于惜春,第六回以前,可以说从未提及她遁迹空门一事。第七回周瑞女人送富花到惜春房里看到她正与小尼智能儿玩耍,这才引起她“我明儿也剃了头同她作姑子去”的取笑。做为一个生活中的人来说,这可能属于某种偶然的机缘;但做为艺术家笔下的人物形象,却又似某种“伏线”、“预示”。因为惜春后来的结局终究应该是“独卧青灯古佛旁”。关于凤姐,她和贾琏既有矛盾斗争的一面,也有统一和睦的一面。“送宫花贾琏戏熙凤”的情节,正是全书第一次写到他们做为夫妻的“融洽”的方面,当然也反映了地主阶级生活的腐朽。这起码写出了他们矛盾统一的一个侧面,预示了这两人未来性格特征发展的苗头。关于黛玉,“送宫花”一节可以说第一次正面写到她这种娇宠、猜疑、好胜的性格。她讲的那些“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的尖酸刻薄的言辞,其实并非针对周瑞家的所发,而是别有所指。谁呢?就是下面紧接着送花人回答宝玉问话所说到的姨太太——宝钗的母亲。因其女而牵及其母,这就是第五回开头作者通过叙述所交待的:宝钗“品格端方,容貌美丽”、“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深得下人之心”、“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林黛玉在这里可以说是“初露锋芒”。到了第八回“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一节,她用那些“比刀子还尖”的话把对薛宝钗母女的满腔“悒郁不忿之意”,都用那种声东击西、指桑骂槐的刻薄言辞倾泻出来。
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两孙哗芹枝,那四枝给了凤哥罢。接着,作者让我们随着周瑞家的行踪,作了一次“走马观花”的环游芦桐。
贾母嫌孙女儿们太多,迎、探、惜三人已移至王夫人房后三间小抱厦内居住。周瑞家的顺路先往这里来。“进入房内,只见迎春、探春二人正在窗下围棋”,“二人忙住了棋,都欠身道谢,命丫环们收了”。而惜春却在另一处,“正同水月庵的小姑子智能儿一处玩耍”。当周瑞家的将花匣打开,惜春笑道:“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可把这花儿戴在哪里呢?”
周瑞家的来找黛玉,她却在宝玉房中“大家解九连环玩呢”。宝玉听见送花,便先问:“什么花儿,拿来给我。”一面早伸手接过来了。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当周瑞家的回答了之后,她便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
这里,我们好象在同一时间里看到不同空间之不同人物的诸般活动言笑及其特定性格与精神面貌。薛姨妈来贾府并不久,却能做出如此安排:当着王夫人的面把老太太的三个孙女儿名列第一,又把老太太的“心肝儿”黛玉放在凤姐之前;而做为这个大家总管的凤姐虽属最后,却所赠为他人两倍。对于一位确知自己在贾府的位置,而且眼下究竟应讨好谁、将来应依靠谁的薛姨妈来说,这些深明世故而又十分得体的安排,似乎是用一种漫不经心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我们还看到,在同一时间的不同空间,迎春、探春在悠闲中打发日子,惜春皈依佛门的兴趣最初在玩笑中出之,凤姐和贾琏淫佚无度的生活实出于光天化日之下,黛玉娇宠猜疑,尖酸好胜的言笑和宝玉“懵懂顽童”的面目,也都象生活本身的“流”一样,行列而来,一一展示。当然,事实上还不仅如此。
周瑞女人送走刘姥姥后,便上来回王夫人的话,结果在王夫人的房里遇见薛姨妈正在与其长篇大套说些家务事情。周瑞家的向王夫人回了刘姥姥的事以后,略待半刻,见王夫人无语,方欲退出。这时薛姨妈才又笑着说道:“你且站住。我有一宗东西,你带了去罢。”这就是奉命送十二枝宫花的起因。至于送宫花最后到在宝玉房中玩耍的黛玉那里时,宝玉自然知道了宫花的来历,并对周瑞女人说:“宝姐姐在家做什么呢?怎么这几日也不见过这边来?”当得知宝钗“身上不大好”,而他自己又“着了些凉”,只好异日亲自则毕去看,眼下只能派茜雪去问候。这样,就自然地导向第八回“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一节,出现了全书中黛玉和宝钗的第一次“交锋”。由此可见,“送宫花”一节虽相对独立,对塑造人物性格、揭示社会面貌具有“一石多鸟”的艺术效果,但做为整部长篇小说的一节,仍然前后连锁,因果相继。这种连锁和相继不仅在情节的推动中如此,即在人物性格的发展中也产生了同样的艺术效果。
至于迎春、探春勿须多说。较能说明问题的是惜春、凤姐和黛玉。关于惜春,第六回以前,可以说从未提及她遁迹空门一事。第七回周瑞女人送富花到惜春房里看到她正与小尼智能儿玩耍,这才引起她“我明儿也剃了头同她作姑子去”的取笑。做为一个生活中的人来说,这可能属于某种偶然的机缘;但做为艺术家笔下的人物形象,却又似某种“伏线”、“预示”。因为惜春后来的结局终究应该是“独卧青灯古佛旁”。关于凤姐,她和贾琏既有矛盾斗争的一面,也有统一和睦的一面。“送宫花贾琏戏熙凤”的情节,正是全书第一次写到他们做为夫妻的“融洽”的方面,当然也反映了地主阶级生活的腐朽。这起码写出了他们矛盾统一的一个侧面,预示了这两人未来性格特征发展的苗头。关于黛玉,“送宫花”一节可以说第一次正面写到她这种娇宠、猜疑、好胜的性格。她讲的那些“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的尖酸刻薄的言辞,其实并非针对周瑞家的所发,而是别有所指。谁呢?就是下面紧接着送花人回答宝玉问话所说到的姨太太——宝钗的母亲。因其女而牵及其母,这就是第五回开头作者通过叙述所交待的:宝钗“品格端方,容貌美丽”、“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深得下人之心”、“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林黛玉在这里可以说是“初露锋芒”。到了第八回“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一节,她用那些“比刀子还尖”的话把对薛宝钗母女的满腔“悒郁不忿之意”,都用那种声东击西、指桑骂槐的刻薄言辞倾泻出来。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