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唐朝李世民的徐惠是个什么样的女子

唐朝李世民的徐惠是个什么样的女子

2023-10-28 14:03

匿名用户

2023-10-28 17:46

千三百年前,大唐初建,在浙江湖州徐孝德家中诞生了一个女婴,取名徐惠.  

徐惠自小便聪慧过人,据《新唐书》记载:她出生五个月便会说话;四岁能读《诗经》、《论语》;八岁时,父亲要她仿屈原的《离骚》作骚体诗,徐惠挥笔即成《拟小山篇》一首:”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千岭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小小的徐惠,在诗中流露出对屈原的崇敬与仰慕——想遇上了你(屈原)这位真正的人啊,你纯洁似香草,又因何独自殉国呢?  

转眼十四个春秋,徐惠已出落成一个才貌双全的大首升家闺秀,也就在这一年徐惠被选入宫中,封为才人,此时在位的正是大唐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只是,后宫佳丽三千,小小才人难得君王眷顾,不免深宫清冷.徐惠于是铺纸挥毫,写了一首《长门怨》:”旧爱柏梁台,新宠昭阳殿。守分辞芳辇,含情泣团扇。一朝歌舞荣,夙昔诗书贱。颓恩诚已矣,覆水难重荐”,以表达深宫中少女的寂寞与无奈.  

是金子总会发光,徐惠才气横溢,很快享誉宫中,从而更太宗瓜目相看.太宗对徐惠日益礼顾,颇怀眷恋,于是将她由才人一下晋迁为九嫔中的第八级充容。徐惠才思敏捷,时常令太宗惊叹,爱慕不已,有一次,太宗派人召人请徐惠,徐惠迟迟不来。太宗等了很久,才见徐惠珊珊来迟,便大为恼火。容光焕发的徐惠见太宗一脸怒气,只是嫣然一笑,挥笔写下者握老了一首诗,递给太宗。只见诗文写到: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太宗忍俊不禁,怒气全消。徐惠矜持、多才、温情、幽默,给太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人可谓相知相敬、相亲相爱。  

宫禁深深,春去秋来.秋天长空万里,落叶飘零。徐惠感慨万千,于是写下《秋风函谷应诏》:秋风起函谷,劲气动河山.偃松千岭上,杂雨二陵间。低云愁广隰,落日惨重关.此时飘紫气,应验真人还.以女性之柔美写得如此苍劲有力,实属难得!  

日复一日,徐充容深得太宗眷顾,但从未恃宠而骄.从某种程度上讲,徐惠同逝去的长孙皇后颇有几分相似.两个外表柔弱却拥有大智慧的女人,成为太宗皇帝坚强而不可或缺的后盾.贞观末年,太宗数调强兵讨伐四夷,又调集夫役治理宫室,百姓劳怨。徐惠草就《奏疏》以谏太宗,言辞恳切,直指时弊,太宗阅毕大为感叹,“善其言,优赐之”。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病逝,徐惠哀思成疾,不肯进药。她表白:“吾荷顾实深,志在早殁,魂其有灵,得侍圆寝,吾之志也。”这般地赤胆忠心,看在即位的唐高宗眼底,也不禁动容!徐惠对太宗之情的偏执,让她在次年送了命,年仅二十四。后来徐惠被追赠为贤妃,陪葬于昭陵石室,终实现心愿,与心爱的人永远相守一起。  

至此,她卓然不群的诗意生命,以最凄美绝伦的画面香销玉陨.让我不由的想起了《红楼梦》中潇湘妃子的诗句: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附谏太宗《奏疏》:  

自贞观已来,二十有二载,风调雨顺,年登岁稔,人无水旱之弊,国无饥馑之灾。昔汉武守文之常主,犹登刻玉之符;齐桓小国之庸君,尚图泥金之事。望陛下推功损己,让德不居。亿兆倾心,犹阙告成之礼;云亭伫谒,未展升中之仪。此之功德,足以咀嚼百王,网罗千代者矣。古人有云:“虽休勿休”,良有以也。守初保末,圣哲罕兼。是知业大者易骄,愿陛下难之;善始者难终,愿陛下易之。  

窃见顷年已来,力役兼总,东有辽海之军,西有昆丘之役,士马疲于甲胄,舟车倦于转输。且召募役戍,去留怀死生之痛;因风阻浪,人米有漂溺之危。一夫力耕,卒无数十之获;一船致损,则倾数百之粮。是犹运有尽之农功,填无穷之巨浪,图未获之他众,丧已成之我军。虽除凶伐暴,有国常规;然黩武玩兵,先哲所戒。昔秦皇并吞六国,反速危亡之基;晋武奄有三方,翻成覆败之业。岂非矜功恃大,弃德皮嫌而轻邦;图利忘害,肆情而纵欲?遂使悠悠六合,虽广不救其亡;嗷嗷黎庶,因弊以成其祸。是知地广非常安之术,人劳乃易乱之源。愿陛下布泽流人,矜弊恤乏,减行役之烦,增湛露之惠。妾又闻为政之本,贵在无为。窃见土木之功,不可兼遂。此阙初建,南营翠微,曾未逾时,玉华创制。虽复因山藉水,非无架筑之劳;损之又损,颇有工力之费。终以茅茨示约,犹兴木石之疲;假使和雇取人,不无烦扰之弊。是以卑宫菲食,圣主之所安;金屋瑶台,骄主之为丽。故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愿陛下使之以时,则力无竭矣;用而息之,则人斯悦矣。  

斧斤夫珍玩伎巧,乃丧国之斧斤;珠玉锦绣,实迷心之鸩毒。窃见服玩纤靡,如变化于自然;织贡珍奇,若神仙之所制。虽驰华于季俗,实败素于淳风。是知漆器非延叛之方,桀造之而人叛;玉杯岂招亡之术,纣用之而国亡。方验侈丽之源,不可不遏。作法于俭,犹恐其奢;作法于奢,何以制后?伏惟陛下明鉴未形,智周无际,穷奥秘于麟阁,尽探赜于儒林。千王治乱之踪,百代安危之迹,兴衰祸福之数,得失成败之机,故亦苞吞心府之中,循环目围之内,乃宸衷之久察,无假一二言焉。惟恐知之非难,行之不易,志骄于业泰,体逸于时安。伏愿抑志裁心,慎终如始,削轻过以添重德,循今是以替前非,则令名与日月无穷,盛业与乾坤永大。

附《北方有佳人》:    

由来称独立,本自号倾城。    

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    

腕摇金钏响,步转玉环鸣。    

纤腰宜宝袜,红衫艳织成。    

悬知一顾重,别觉舞腰轻。
更多回答
徐惠是《旧唐书·后妃列传》中唯二单独成传的唐太宗后妃之一,可见其地位并不一般。那么徐惠在唐太宗的后宫中究竟拥有怎样一个地位,在唐太宗的心目中,徐惠又是怎样的一个存在?而让徐氏一族飞黄腾达的究竟是唐太宗还是唐高宗?

根据史书的记载,徐惠于贞观十一年入宫,被册为正五品的才人。又因“其所属文,挥翰立成,词华绮赡”,不久便升为了正三品的婕妤,其父徐孝德也因此被提拔为从六品上的礼部员外郎。继婕妤之后,徐惠又被晋为正二品九嫔中的第八级充容,这便是她在贞观一朝的最高封号了。

而充容虽然位列九嫔,但仅为九嫔中的倒数第二级,只比最末一位的充媛高一级,也就说仍只算是个下嫔。想想贞观二年的时候,唐太宗听闻郑仁基的女儿“容色绝姝”便要聘为充华(即充媛),而郑氏的出身比起徐惠并无特别之处,仅仅是因为容颜绝色便能一举成为九嫔之一,反观徐惠在后宫十二年,凭借自己的满腹才华才一步步坐到了下嫔之位,也无怪乎徐惠自己也要感慨“一朝歌舞荣,夙昔诗书贱”了。

至于徐惠和唐太宗之间的关系究竟能亲密到何种程度,从李治与晋阳公主的事情中便能略窥一二。

众众所周知,李治与晋阳公主自幼是被唐太宗亲自抚养长大的,特别是李治,直到被立为太子,唐太宗仍舍不得让他搬出自己的寝殿住到东宫去。所以即便是贞观十八年刘洎上疏,恳求让太子搬回东宫居住,唐太宗也不过是令其与岑文本马周等人“递日往东宫,与皇太子谈论”,却绝口辩春改不谈让李治搬离自己寝宫的事。一直到贞观二十年褚遂良再次上疏,唐太宗这才让李治每个月一半的时间住到东宫去。若是徐惠真的到了能够常伴君王侧的程度,唐太宗又怎么会如此舍不得已经成年甚至都已当父亲的爱子离开自己的身边呢?更何况如果徐惠真的与唐太宗的关系亲密无间到了一定程度,那么能够在唐太宗发怒时为大臣们“徐徐辩解”的,能够让“省中多蒙其惠”的,就不会是晋阳公主而应当是徐充容了。

而徐惠出众的才华虽然颇得唐太宗的欢心,与唐太宗之间的互动也看似不少,但基本上都是奉诏应和之作,比如《奉和御制小山赋》,便是徐惠与许敬宗等人在随同唐太宗游翠微宫时共同奉诏写下的作品。再比如徐惠在挥就《进太宗》一诗时,面对的仅仅只是唐太宗久召不至下十分不耐烦的情绪,所以“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这句诗的本质不过是为了解围而作,并非是在展现所谓的“骄傲恣意”的个性。

再看那篇让徐惠名垂青史的《谏太宗息兵罢役疏》,这篇文章的出现,标志着徐惠已经达到了其一生中最为巅峰的时刻,因为无论是从文章的立论还是辞藻的修饰来看,能够出自一后宫嫔妃之手实非易事,更何况这篇上疏也是继晋武帝的左贵嫔献诔赋颂、宋孝武帝时韩兰英献《中兴赋》、陈后主的沈皇后“数上书谏争”后有唐以来的后宫第一人。所以无论是《旧唐书》还是《新唐书》,都不厌其烦地在徐惠的列传中收录了这篇谏言,然而此文读罢之余又不禁令人为之叹息,这不仅仅是因为徐惠的谏言并未取得任何效果,更是因为从这篇谏疏中所得出的结论。

唐太宗的后宫中,能够大胆谏言的只有长孙皇后与徐惠二人,然而此时此刻看来,这二人又是有着极为明显的差距。长孙皇后的娓娓道来在徐惠这里变成了骈散相间的工整;长孙皇后的言简意赅演变成了徐惠的长篇大论。徐惠与长孙皇后同处后宫,明明可以像她和魏征一样直言进谏,却偏偏选择了同房玄龄那样上表谈论。房玄龄是因为病重无法面见皇帝才上携判表的,那么徐惠又是因为什么原因才选择了上表而不是直接面圣进言?

所以徐惠此举一出,除非她是意在表现自己森知的才华,否则这样的一篇谏表只会让人觉得除了展现文采外,更多的是中规中矩。而徐惠的劝谏也并不如长孙皇后那样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给人一种寻常夫妻间促膝谈心的感觉,反倒是让人感觉到其中只有君臣之间才会出现的拘束与拘谨。而这样的差异与其归结为是因为妻妾之间身份地位的有别,不如直接一针见血地指出:徐惠终归还是没能真正地走近唐太宗,更无法以一种自然而亲密的姿态融入到唐太宗的生活中。

也正因为如此,唐太宗晚年的诗作中多有流露伤怀悲秋之情,若徐惠真能了解到唐太宗这种落寞寂寥的心境,以她的文采与聪慧心性不可能不加以宽慰,然而却不见其诗文中有任何的劝慰之作。

等到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驾崩,徐惠身为无子嫔妃按例被送进崇圣宫清修,自此“山宫一闭无开日,未死此身不令出”,事死如事生。不过这样的生活对于才女徐惠来说打击太过沉重,当真是应了那句“只合当年伴君死,免教憔悴望西陵”,于是一年后,徐惠留下“得先狗马侍园寝”——在祭祀所用的狗马之前先侍奉太宗陛下的陵庙这样谦卑的遗愿便郁郁而终了。

唐高宗李治将徐惠视为殉葬之举,并大加赞赏,不仅将其追赠为四妃之一的贤妃,还允许她陪葬昭陵石室——能够陪葬石室对于后妃来说是可是莫大的荣誉,因为历来只有皇帝皇后二人才能同墓乃至同穴而葬,至于其他的嫔妃,只能按照各自的品级安葬在距离昭陵主峰或近或远的地方。

不仅如此,徐惠的家人也就此飞黄腾达起来。徐惠的父亲徐孝德更是迎来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越级提拔,被李治擢为了正四品上的果州刺史,连升6级,卒于任上时,李治还“优敕令官造灵举,别加赙物,具给傅乘,资送还京”。而徐惠的弟弟徐齐聃也被任命为沛王李贤的侍读,徐惠的妹妹徐氏同样因为才名出众被李治召进宫,封为正三品的婕妤。

纵观徐惠在唐太宗后宫中的境遇,可以得出的结论便是:徐惠能算作是“宠妃”不过是因为对比唐太宗后宫中其他只因生子而被记载了一笔的嫔妃,相对而言拥有更多事迹的徐惠自然算是有宠的;但即便不和“宠倾后宫”的武惠妃,“礼数实同皇后”的杨贵妃,“嬖幸专房”的独孤贵妃这些顶级宠妃相比,徐惠的得宠仍旧十分有限。毕竟徐惠在唐太宗的后宫十多年,受封的最高封号充容也仅列九嫔中的倒数第二级,而徐家除了徐孝德因为女儿文采斐然被升了一级官外,并没有因为徐惠的进宫得到任何好处。直到徐惠在唐太宗逝世一年后主动殉葬了,徐惠本人及徐家的待遇这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所以就更不用说徐惠能对唐太宗有什么影响了,因为通观徐惠的列传以及留下来的诗文,都未见其对唐太宗的思想或决策产生过任何影响。更甚至贞观二十二年四月徐惠刚上疏劝谏过唐太宗要爱惜民力勤俭节约,唐太宗虽然因此赏赐了徐惠,但两个月后就下诏为长孙皇后建了一座被唐玄奘评价为“壮丽轮奂,今古莫俦”的大慈恩寺,这座宏伟富丽的大慈恩寺面积之大甚至占据了整个晋昌坊的半坊之地,总共修建了10多座院落,1897间房屋,云阁禅院,重楼复殿,十分奢华,与徐惠在上疏中所强调的节俭精神完全截然相反——所以又何来“影响巨大”一说呢?
徐惠的文才、美貌,当然没歼陵能逃过唐太宗李世民的法眼。十四岁时,徐惠被选入宫中,封为婕妤,并得太宗之深眷,两人结为心魂知己。贞观二十二年(西元****八年),唐太宗东征高丽不下,又拟用兵西征,同时兴建宫室,在官民皆怨的时候,徐惠草樱吵就《奏疏》以谏太宗,因而解除太宗莽行而将引发的政策危机。从她脊改侍的这个举动,不难窥见在其细腻的诗心之中,包含应变世事的果决能力。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病逝,徐惠哀思成疾,不肯进药。她表白∶「吾荷顾实深,志在早殁,魂其有灵,得侍园寝,吾之志也。」这般地赤胆忠心,看在继位的唐高宗眼底,也不禁动容!徐惠对太宗之情的偏执,让她在次年送了命,得年仅二十四。后来徐惠被追赠为贤妃,陪葬于昭陵石室,终于实现心愿,与心爱的人儿永远相守一起。
热门搜索
更多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