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郁达夫的小说是自我的写真
2023-10-28 10:06
匿名用户
2023-10-28 12:44
以自我为原型,浸透了主观色彩的“私小说”将小说从外部世界的纷繁复杂引向了人物复杂的内心。这种风格被郁达夫所借鉴,从《银灰色的死》中“清瘦的人”到启型《沉沦》中的“他”都是类似于“私小说”的人物形象。不过在《沉沦》中这种“私小说”有了一个突破性的创新。小田岳夫在《郁达夫传》中指出:《沉沦》虽受佐藤春夫的《田园的忧郁》的影响“但两部作品在根本上是不同的”悄梁猜,《沉沦》的苦闷不再是“私小说”根源于人生固有的“寂寞”,它超越了“私小说”的局限,由个人外推,而具有某种时代、社会意义。它开创了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道路,对后来的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在《沉沦》中作者充满清醒的病态心理解剖意识,成为新文学自觉描写灵与肉冲突的二重人格形象的佳作。在《沉沦》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一个多层次的“我”的形象:追求肉欲的本我、矛盾的自我、道渣前德的超我。这与传统的单维结构与静态呈现的作品有很大的超越。它使得作品更加深入内心,真实而多层次的显现人的“双重”性格。打破了古代文学脸谱化的呆板。这也是《沉沦》的突破之一。
在《沉沦》中作者充满清醒的病态心理解剖意识,成为新文学自觉描写灵与肉冲突的二重人格形象的佳作。在《沉沦》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一个多层次的“我”的形象:追求肉欲的本我、矛盾的自我、道渣前德的超我。这与传统的单维结构与静态呈现的作品有很大的超越。它使得作品更加深入内心,真实而多层次的显现人的“双重”性格。打破了古代文学脸谱化的呆板。这也是《沉沦》的突破之一。